假如回到古代,女性可以做什么职业?——女官
假如回到古代,女性可以做什么职业?——女官
在古代,女性是否有机会参与政治?答案是肯定的,但这种机会极其有限。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政治地位经历了从母权制社会的辉煌到父权制社会的衰落,再到晚清时期的初步觉醒。本文将为您揭示古代女官制度的演变历程。
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
——恩格斯
宫斗剧是古装剧中很热门的一类题材,人们喜欢看各个主角与配角或困兽之斗、或搅弄风云、或痴男怨女、或黑化屠龙。虽然这些女性角色被塑造得果敢、狠辣、妩媚,甚至无所不能,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她们只是万千个受制于宫廷的女性的缩影。
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表面上是“官”,其实是皇权的“女佣”甚至“玩物”。她们当中也有个别幸存者,成了站上政治顶端的女性,她们就是女官。
曾经辉煌的政治性女官
很多古籍中,都有对母权社会的记载。《山海经》中就记载了“女子国”,说其位于巫咸北。《魏书》《北史》《史记》中,也有关于“女国”的记载。这些女国保有母系氏族社会的特征,《隋书》与《新唐书》记载这些社会是“贵妇人,轻丈夫”,“子从母姓”,“以女为君”,由女王、女官来商议政事、实施管理。在这样的母权制社会,女官无疑是手握大权的。
《西游记》
而父权社会中,女官的权力比起母权社会则小了太多。在父权社会中,女官与后妃是紧密相连的,极少数能够站在政治权力巅峰的女性,也都是男性君主的妻子、母亲。除此之外,大部分女官手中的权力都很少。而且即使是这仅有的一点点权力,也在历史的进行中,不断被压缩,直至几乎一点儿都不剩。
跟后世比起来,先秦的女官算是曾经辉煌过。周代设有“世妇”,是住在宫中,掌管祭祀、丧礼和接待宾客的女官。她们的位置在“夫人”与“嫔”之间,既是女官,也是后妃,与君王有显而易见的亲密关系。这些女性很多都出身贵族,但平民女性也有机会凭借自身的才华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古列女传》中记载了齐钟离春向齐宣王自荐的故事。她陈述了自己对当时政局的看法,直言齐宣王的过错。齐宣王听后痛改前非,立其为王后,勤政改革,使齐国的国力蒸蒸日上。他们二人的故事经过影视改编,成了我们看到的昏君齐宣王和痴情钟无艳。
《钟无艳》
在先秦那段时间,女性在政坛是尤为活跃的。她们要么是自己掌握军权,带兵出征;要么是为了儿子谋取继承权;要么是凭借自己后妃的身份,影响君王;要么是因为私情而引起政治纷争。
她们能在那时的政坛上崭露头角,与当时礼崩乐坏,各方势力争执不休的特殊局势有关。社会局势动荡,社会风气开放,使得父权社会的男性统治者并没有彻底将女性排除在政治之外。并且当时尚未出现“三从四德”的观念,女性的生活还没有被完全禁锢在家庭当中。
权力失落的内宫女官
女官与后妃的概念在历史上时而分明、时而混淆,这也体现了女官群体在皇权中的实质地位——她们或是性对象、或是生育工具、或是仆人,或是三者俱全。狭义的女官单指管理后妃教育、仪式供给、礼仪操办等事务性工作的女性,而广义的女官还包括皇帝的后妃。但无论是哪一种,先秦之后,女官参政的权力就逐渐受到限制,她们掌管的范围,开始越来越局限在内宫之中。
秦汉时期,女官的建制已经初具规模,但主要针对的是后妃。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第一次将妃嫔与宫内的女官职位区分开来,另立系统。当时的女官有作司、大监、女侍中、女尚书、女史、女贤人,等等。但担任这些官职的女性,职权主要在内宫,并不能公开参与政事。
在当时,女性不得参政的性别排斥已经出现,女性如果想要参与到政治当中,需要通过家庭作为媒介,她们在家中发表政治见解,靠影响家族的男性来施展影响力。
到了隋唐,国家制度日益成熟,后妃的建制被扩大,内宫的制度也更加完善,形成了“六局二十四司”的建制,分别管理宫中的日常事务。唐朝的女官,主要有因外貌、才能出众被选入宫以及因家族获罪被迫入宫两种。著名的才女上官婉儿就是后者。
《武则天》
大部分女官的结局,要么是等年华老去,无宠无爱地老死在宫中;要么是赶上皇宫为了应对奢靡的批评之声,而放她们出宫;要么是被要求出家为女尼或道姑。
再之后,各代的女官制度就更加完善,但制度越完善,这些女官所能拥有的管辖权就越小,并彻底失去了干预政事的能力。到了明清,女官已经与高级保姆无异,她们在内宫受到严格的监督与限制,每天需要恪尽职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没有人身自由,有了过失还得受到体罚和降职。
史料记载,有一种处罚叫提铃,“提铃者每日申时正一刻并天晚宫门下锁时,及每夜起更、二更、三更、四更之交五点,则自乾清宫门里提至日精门、回至月华门,仍还乾清宫门里”。提铃人要正步慢走,有大风大雨也不能躲避,还要大声喊天下太平。这种处罚虽然不像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那样直接伤害肉体,但对人的身心都是折磨。所以说她们名义上是女官,其实是女奴。
女官没落与女性失权
我们不难看出,在女性失权的古代,即使有女官,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她们无法拥有政治权力,也不能施展政治影响。历史上有的女性干政,都是以女性作为妻子、母亲、祖母的身份实现的,从本质上来说,维护的仍旧是父权制的家天下。太后临朝,无非是为了替自己的儿子或孙子守住政权,免得落入外人手中。而唯一真正对男尊女卑的秩序带来了晃动的,是女皇武则天。
《一代女皇》
从先秦至清末,女官已经从掌管祭祀、从事生产,能够对国家和社会产生实际影响的官职,降为照顾皇室衣食起居的高级保姆,她们没有具体的品级,也没有再被叫作官的意义。
晚清,最早开始觉醒的女性开始争取并获得了一定的政治权力。洪秀全创立的太平天国,让女性可以在军中担任职位,女军师属于女官中的最高级别,其下有将军、总制、监军、军帅等。维新变法失败后,受新式教育的女性开始意识到参政的重要性,她们创办女学报纸,呼吁爱国、救国,参与革命,烈士秋瑾就是其中之一。
恩格斯曾说,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如果真的回到过去,在严格的父权制社会中,想做女官,尤其是真正有影响力的女官,几乎是不可能的。
包容有利于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