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山西三大古建:平遥古城、悬空寺、应县木塔
探访山西三大古建:平遥古城、悬空寺、应县木塔
山西,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孕育出了无数令人惊叹的古建筑。其中,平遥古城、悬空寺和应县木塔被誉为山西三大古建,它们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平遥古城:活着的明清古城
平遥古城,这座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前782年)的古城,是中国仅有的两个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案例之一。它不仅是活着的明清古城,更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
古城呈方形,坐北朝南,东西南北各开城门。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晋中地区农业和商业都非常发达。明清时期晋中商人积累了大量财富,房屋规模大,装饰精美,所居建筑无不彰显其身份地位和财富实力,同时也展现了晋商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且晋中居民遵循儒家思想,民风淳朴,遵礼守法,建筑上也同样体现了严格的礼制规范原则。
城内采用中轴对称式布局,一条贯通南北的街道形成主轴线。城隍庙置于轴线东部,县衙置于轴线西部,二衙并设,人神共治,天人合一的思想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清虚观、火神庙等道教建筑位于轴线东部,集福寺、吉祥寺等位于西部,符合左道右释布局模式。将文系靠左,武系靠右,文庙、武庙分别位列左右。这样的布局体现了儒家维护皇权统一天下、尊卑等级秩序严谨、封建统治的皇权意识等。
平遥古城内的传统民居展现了独特的建筑特色。晋商所居房屋都严格遵守古代礼法规范,院落空间方正严整,布局紧凑。晋中民居突破了传统单一的一、二进院落,发展为横纵向多元的群组。平遥古城的传统民居有几种院落形式:一种是寻常百姓所居住的一进三合院或一进四合院,一种是沿街开设的商品小铺,还有一种是镖局票号类的前室经商、后室就寝的纵向多进式串联院落、横向多跨式并联院落,以及横纵多进多跨式组群院落。
由于晋中地区干旱少雨,房屋形式均是单坡屋面,这样雨水就可以顺着屋檐流入狭长的小院中,院中水缸储水,也有预防火灾的用途。梁思成形容平遥的建筑,说它“外雄内秀”,外部高墙耸立,内部院落清秀狭长。与北京四合院的大气开阔截然不同,仿佛更多了一些江南的味道。
作为明清汉文化的代表,古城的整体形态、建筑形式、雕刻艺术等,都具有很高的建筑创作价值,值得借鉴研究、传承发展。
悬空寺:悬崖上的建筑奇迹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始建于北魏后期(公元491-523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之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曾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十大不稳定建筑。
悬空寺的建筑技艺令人叹为观止。它充分利用了力学原理,将寺庙的主体建筑用横木梁插入岩石中,下面用木柱支撑。这些木柱看似细小,实则经过精心设计,能够承受巨大的重量。寺庙的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古人的匠心独运,展现了古代建筑的非凡技艺。
悬空寺的建筑布局巧妙地利用了悬崖的自然地形,既避免了雨水的侵蚀,又减少了阳光的直射。整个寺庙的建筑风格独特,采用传统木结构技艺,使得整个建筑轻盈而稳固。每一处雕刻都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应县木塔:千年不倒的木结构传奇
应县木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的木结构佛塔之一。它始建于辽代(公元1056年),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全塔整体架构所用全为木材,没用一根铁钉。全塔共应用54种斗拱,被称为中国古建筑斗拱博物馆。
应县木塔的建筑结构精妙绝伦。它采用了独特的榫卯结构,使得整个塔身既稳固又具有一定的弹性。这种结构设计不仅能够承受自身的重量,还能有效抵御地震和风雨的侵袭。1950年科学家就已发现木塔倾斜,但后来的加固工程效果不理想。
塔身的每一层都装饰有精美的雕刻,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这些雕刻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应县木塔不仅是佛教文化的象征,更是中国古代建筑技艺的杰出代表。
如何游览三大古建?
游览这三处古建筑,建议合理规划路线和时间。从大同出发,可以先乘坐绿皮火车到达应县木塔,票价50元,木塔一层可以参观。木塔东门出去直走500米就是净土寺,门票15元。然后乘坐公共汽车前往浑源悬空寺,门票120元,游览时间建议2小时。最后返回大同,再前往平遥古城。平遥古城的门票是125元,建议游览时间至少1天。
如果时间充裕,可以选择跟团游,这样可以更省心省力地游览山西的主要景点。山西省新华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以山西地接服务为主的旅行社,是太原旅行社当中服务最好的地接旅行社。何为地接旅行社呢?地接的意思为地方接待,以山西省内主要景点:五台山、云冈石窟、悬空寺、平遥古城、乔家大院、壶口瀑布为主体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的旅行社。山西省新华国旅企业经营许可证编号:L-SX00448是国家旅游局审批的正规太原旅行社。
这三处古建筑不仅是山西的骄傲,更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它们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无论是建筑爱好者还是历史文化爱好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