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传奇人生:从山西到神都
武则天的传奇人生:从山西到神都
武则天,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她的传奇人生始于山西文水。公元624年,武则天出生在文水县一个官宦之家,父亲武士彟是唐朝开国功臣,母亲杨氏是隋朝宰相之女。武则天的童年在文水度过,她的聪慧和才华从小就展露无遗。
公元637年,14岁的武则天因貌美被唐太宗选为才人,进入宫廷。才人是内官之一,属嫔妃当中中等偏下级,主要职责是记录妃嫔们的饮宴睡寝和蚕桑之事。武则天入宫后,唐太宗见其妩媚,特赐她“武媚”名号,从此人称“武媚娘”。
然而,武则天在宫中的生活并不如意。她虽然聪明伶俐,但并未得到唐太宗的特别宠幸。在宫中度过了12年的青春岁月后,唐太宗驾崩,武则天按照惯例被送到感业寺出家为尼。
就在武则天以为自己将在这座寺庙中度过余生时,命运再次发生了转折。唐高宗李治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与武则天相遇。此时的武则天已经27岁,但她依然保持着非凡的气质和智慧。高宗被她深深吸引,决定将她重新纳入宫中。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武则天还俗,再度入宫。入宫前她已经怀孕,入宫后生下儿子李弘。次年五月,被拜为二品昭仪。随后,她凭借智慧和手腕,成功击败了王皇后和萧淑妃,于永徽六年(655年)被立为皇后。
武则天成为皇后后,逐渐掌握了朝政大权。唐高宗患病期间,她开始临朝听政,与高宗并称“二圣”。公元690年,武则天废黜唐睿宗,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她通过安抚与讨伐并用来稳定边疆,大力求贤选才并提拔贤能,采取促进多元一体的各民族团结政策,通过改革政治制度来加强中央集权,针对古代逃户问题推出的改革成为为中国古代逃户政策的重要过渡,通过各种措施促进商业繁荣,建设农田水利,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促进文学艺术的繁荣,并为唐代诗歌繁荣作出卓越贡献。
公元705年,武则天被迫退位,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同年,她在洛阳上阳宫仙居殿去世,享年81岁。武则天的传奇人生,从山西文水到神都洛阳,展现了她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也为中国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