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快递爆仓?你的包裹可能在流浪!
双十一快递爆仓?你的包裹可能在流浪!
2012年双十一期间,天猫和淘宝销售额达到190亿元,是去年这一天的3.65倍。正当电商企业在为“双十一”挣得盆满钵满而欣喜不已时,下游的快递企业却苦不堪言,各快递网点爆仓的传闻不绝于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多方采访获悉,快递企业的确遇到了物流方面的压力,部分网购订单将延误已成不争事实。
双十一快递爆仓,延误率升至3%
今年双十一,各大电商平台销售额再创新高,随之而来的是快递行业的巨大压力。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双十一期间快递延误率由原来的1%上升至3%。各大快递公司虽然提前做了准备,但仍难以应对激增的包裹量。
韵达快递相关人士表示,双十一期间,该公司全网络的业务量大幅增长,虽然提前做了准备工作,但一些偏远地区和二线城市的中转、派送压力较双十一之前有所增加。中通副总裁金任群表示,12日开始的两三天内是物流压力的最高峰,尽管接住了双十一的第一波高峰,但双十一余威仍在,这几日淘宝、天猫的销售额环比基本接近,这也意味着不仅要消化双十一当日剩下的包裹,日常包裹的增量也应接不暇。14日可能是快递业最吃紧的一天。
快递暂行条例保障消费者权益
面对双十一期间频发的快递问题,消费者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018年5月1日起施行的《快递暂行条例》为消费者提供了法律保障。
条例明确规定了快递公司在处理延误和丢失事件时的责任和流程。首先,一旦发生延误或丢失,快递公司应及时通知消费者,并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其次,公司须建立完善的追踪和反馈机制,确保在最短时间内找到丢失的包裹或解决延误问题。通过这些规定,条例有效保障了消费者在快递服务中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在涉及赔偿的情况下,快递暂行条例为消费者提供了更明确的标准。根据条例,若快递公司未能履行其服务承诺,消费者有权要求相应的赔偿。赔偿标准包括包裹价值的全额或部分赔偿,以及由延误引发的相关损失的合理补偿。这些规定确保了消费者在遇到问题时能获得应有的权益保障。
消费者维权案例分析
黄某在某购物平台分别下单购买了两件室外防水插座,一个订单支付28.39元,另一个订单则是先用后付方式结算。黄某收到快递包裹后发现两个包裹的大小、重量明显与订单上载明商品的数据不符,打开一看,两个包裹里都只有几个硬纸壳,并无商品。黄某当即联系了商家,可商家竟不承认发空包裹的事实。黄某又向购物平台投诉,平台要求商家对黄某的投诉予以处理并按要求提供相关证据,由于商家逾期未举证,购物平台便将两个订单按强制退款处理。
黄某对商家和平台仅退款的处理方式不满,便向商家所在的市场监督部门投诉,在相关部门的介入后,商家同意补发货物,可黄某在收到补发的包裹后发现只有一个货物,商家却称一个包裹里有两个货物,双方再次发生争议。黄某在向快递公司询问包裹的收发情况后,认为商家明显故意发空包裹、漏发商品,属于欺诈消费者,忍无可忍的黄某遂向象山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商家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1000元,购物平台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法院审理认为,商家交付空包裹的行为确实存在欺诈的主观故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本案中,商家在与原告的交易中存在欺诈行为,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惩罚性赔偿责任。由于原告有两个订单,属于两个消费行为,商家邮寄两个空包裹的行为亦应单独予以评价,则应分别承担500元的惩罚性赔偿责任,故商家应向原告支付1000元。
在网络平台交易模式中,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即双方就达成了信息网络买卖合同,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根据合同相对性原理,消费者可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但为了最大限度实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专门规定了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也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赔偿。
本案中,平台经营者向原告披露了商家的真实姓名、身份信息和有效联系方式,且在原告申请售后服务时,网络平台方也及时处理并强制退款,将款项退回原告,已经尽到了审查及管理的义务。故平台经营者在处理原告与商家的交易纠纷中不存在过错,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原告要求平台经营者承担惩罚性责任,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法院不予支持。
消费者维权建议
及时检查:收到包裹后第一时间检查商品外包装是否损坏,商品数量是否与订单一致。
保留证据:保留好与商家的聊天记录、订单信息、物流信息等证据。
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后及时与商家、平台反馈,必要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依法维权: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如《快递暂行条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双十一期间,快递问题频发在所难免,但消费者权益不容侵犯。通过了解相关法规和维权途径,我们可以在遇到问题时及时采取行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