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在广州:智慧生活的“新宠”
数字人民币在广州:智慧生活的“新宠”
2024年,广州公共交通领域数字人民币交易量突破千万笔,日均交易超5万笔。这一数据背后,是数字人民币在广州智慧生活中日益普及的生动写照。
交通出行:立体化覆盖,日交易超5万笔
在广州,数字人民币已全面覆盖公共交通领域。市民只需打开广州地铁APP或羊城通,即可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地铁、公交、有轨电车等交通工具的费用。据统计,2024年广州公共交通领域数字人民币日交易量已超过5万笔,全年交易量突破1000万笔,实现水、陆、空立体化“一码通行”。
更值得一提的是,数字人民币支持无网无电支付。即使在信号不佳的地下车站或偏远地区,乘客也能通过“碰一碰”完成支付,大大提升了出行效率和支付体验。
日常消费:智慧商圈引领,创新支付场景
从天河路商圈到北京路步行街,从琶洲会展中心到白云山风景区,数字人民币在广州各大商圈和景区广泛应用。消费者只需打开数字人民币APP,即可在商场、超市、餐饮店等场所轻松完成支付。
在创新支付方式上,数字人民币更是走在前列。它支持“碰一碰”支付,无需网络和银行账号,两个装有数字人民币钱包的手机只需轻轻一碰,即可完成转账。这种离线支付方式不仅便捷,还确保了交易安全。
医疗服务:刷脸就医,支付更便捷
在医疗领域,数字人民币同样展现出独特优势。以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为例,该院已实现全场景“刷脸”无感就医服务。患者只需“刷脸”,即可完成门诊挂号、预约报到、入院登记、医保登记、出院结算等全流程操作。整个过程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无需携带任何证件或手机,真正实现了“一脸通行”。
据花都区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数字人民币和人脸识别技术的结合,患者在门诊诊间结算只需30秒,入院登记更是缩短至不到30秒,比传统人工窗口节省了20-30分钟。
展望未来:构建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
从交通出行到日常消费,从医院就医到景区游览,数字人民币正在深度融入广州人的日常生活。根据《广州市关于支持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广州正致力于打造数字人民币应用的“广州模式”,目标是在2026年底基本实现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特定区域全覆盖,形成较为完善的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
可以预见,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的深入推进,广州智慧生活的便利程度将进一步提升,市民的生活方式也将迎来更多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