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技术—穴位注射
中医特色技术—穴位注射
临床上,由于各种疾病的影响,导致患者出现疼痛、恶心、便秘等不适症状,医生通常会选择使用口服药、静脉给药等方式缓解患者的症状。由于口服药物起效慢、静脉给药虽起效快但因其需要进行静脉穿刺,对于血管条件差的患者,静脉穿刺会增加其痛感部分患者不愿选择该方式。
因此,一种既能快速起效且痛感不明显的治疗方式,深受医生和患者喜爱,那就是:中医特色技术之—穴位注射,尤其是化疗的患者,因为化疗药物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的正常组织造成损害,引起毒副反应,造成水电解质紊乱,如胃肠道反应常见恶心、呕吐等症状,针对该症状,医生通常会选择足三里(因足三里作为足阳明胃经合穴,能对胃肠功能、胃酸分泌、胃肠蠕动等进行双向调节[14])穴位注射药物来缓解该症状,下文以该案例为例进行操作。
什么是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疗法(又叫水针疗法),是一种按照不同穴位主治功能和不同药物的药物功效,利用小剂量中药或西药针刺注入腧穴或阿是穴以及其他特定部位,发挥针刺、穴位、药物的综合效应,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的方法[1] 。其适应症广泛、可选择的药物涵盖各类中西药,疗效好适用性广,已在临床上得到充分应用。
适应症
1.适用于某些胃肠道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肠梗阻等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胃痛、腹胀、便秘、恶心、呕吐等症状[2-4]。
2.适用于因癌症导致的疼痛,如乳腺癌、宫颈癌、肺癌、肝癌、胃癌、骨转移癌等导致的癌性疼痛[5]。
3.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如各种肺炎、哮喘等导致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6-7]。
4.适用于各类皮肤病,如带状疱疹、黄褐斑等导致的皮肤炎症、疼痛、破损等症状[8-9]。
5.其他:如产后导致的尿潴留的治疗、神经性耳鸣的治疗以及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的治疗[10-12]。
操作流程
操作前
用物准备:根据医嘱准备注射药物(常见的中药有:艾迪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常用的西药有: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等[14])一次性注射器、消毒液、棉签,锐器盒等物品。
患者准备:选择舒适的体位,根据注射部位暴露出局部皮肤。
护士准备:将用物准备齐全、充分了解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及过敏史,评估患者有无出血性疾病或凝血障碍,根据医嘱进行穴位定位(采用同身寸取穴法):足三里穴[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5],观察患者有无“得气”反应,遵医嘱配制好注射用药。
操作中
做好核对: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再次做好解释工作,取穴并询问患者有无酸胀等感觉。
医师注射:
①消毒局部皮肤,排气。
②一手绷紧周围皮肤,另一手持注射器,对准穴位, 将针与皮肤成垂直快速刺入皮下,上下提插到患者有酸、胀等“得气”感受后, 回抽无回血, 将药物缓慢注入皮下,注射完毕后迅速拔针,用无菌棉签进行按压[5,13]。
操作后
询问观察患者的感受,症状有无缓解或减轻,观察皮肤有无出血情况。告知患者注射局部皮肤避免碰水、避免感染;不要用手揉搓,避免皮下出血青紫,如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护士及时做好记录书写护理文书。
注意事项
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和主诉,有无出冷汗、头晕等晕针情况,若出现该情况,及时对症处理。
若患者有烦躁、不配合的情况出现,注射时应固定住注射器,以防弯针、针头折断等情况,若出现应立即停止操作,告知医生,协助医生一同处理。
本篇是关于“中医特色技术之—穴位注射疗法”部分知识科普,为了的是让大家了解更多关于中医特色技术的相关内容。当然,实施穴位注射治疗前均需要经过专业医生面诊、问诊详细了解病情后,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卿伦学,陈玺宇,刘二杨,等.臭氧穴位注射疗法治疗慢性疼痛应用探讨[J].北京中医药,2024,43(07):742-746.
【2】王俊虎,耿泽振,杨晓艳.针刺联合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对产后尿潴留患者排尿情况、膀胱残余尿量及盆底肌张力的影响[J].河北中医,2024,46(09):1516-1519.
【3】徐铭,莫日根,安大伟,等.功能性便秘的中医治疗进展[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4,30(08):77-80.
【4】谢君恩,杨亮辉,王展,等.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腹胀便秘的效果观察[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4,8(13):86-88.
【5】吴建丽,程彩红,覃迅云.针刺治疗癌痛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中医急症,2024,33(08):1492-1495+1500.
【6】龙威力,何荷.肺炎喘嗽中医外治法的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4,8(08):128-131.
【7】邓在勤,周海波.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联合肺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抗菌肽LL-37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24,38(01):44-48.
【8】侯彦妮,芦源.不同针刺疗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进展[J/OL].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8[2024-09-10].
【10】王俊虎,耿泽振,杨晓艳.针刺联合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对产后尿潴留患者排尿情况、膀胱残余尿量及盆底肌张力的影响[J].河北中医,2024,46(09):1516-1519.
【11】卢娟娟.双侧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4,19(14):157-160.
【12】许彩萍,陈星,戈智花.穴位注射治疗主观性耳鸣急性期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24,32(01):13-15+23.
【13】栗航,严骄俊,余葱葱,等.超声引导下足三里穴注射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24,42(06):189-192.
【14】刘易,严名扬.足三里穴位注射防治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应用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22,41(10):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