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食品安全需要监管、企业自律、社会共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食品安全需要监管、企业自律、社会共治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96990835_120250072

食品安全是关乎民生的重要议题。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也在不断完善。然而,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时有发生,这不仅需要政府加强监管,更需要企业自律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本文将从监管、自律和社会共治三个维度,探讨如何构建更加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监管与自律:食品安全的双重防线

监管是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对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进行规范和控制,确保食品安全符合国家标准。自律则是企业或个人基于道德和责任意识,主动遵循食品安全规定,保障食品质量和安全。主流观点认为是这两者共同构成了食品安全的防线,确保了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分析

每次曝光食品安全事故,多数公众会抨击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不完善、监管有漏洞、违法成本低......不可否认,的确存在这样一些不完善,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食品安全事故正如雪山的崩塌。客观看待,近几年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度一直在提高。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大于天,不容任何闪失。国家多次出台政策法规强调食品安全监管,特别党政同责、两个责任落实等等,数字100在参与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创建过程中,能够深切感受到国家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度,但是我们通过持续开展的食品安全满意度调查也发现,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一直都存在。这种担忧一是源于食品安全法制不完善,二是食品安全监管有漏洞,三是违法成本低,四是信息的不对称不透明,五是已有事故导致对行业企业的不信任等。

法理学中明确法律是有局限的,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我们很难期望立法机关在立法时能够提前预见未来可能发生的所有事故,然后预先制定出完美的法律,对于食品安全同样如此,我们不能够期望食品安全法律解决所有潜在危机、也要接受法制的不完善。

造成诸多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不可否认与食品安全监管漏洞有很大关系。但法规体系不完善、监管资源和能力不足、监管体系与机制的协调不畅、监管技术手段不足、监管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等原因均会导致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重重困难,而很多食品安全问题由于食品供应链的复杂性、很多隐患事故的隐秘性、检测技术的有限性、企业道德风险等,又加剧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困难。

从食品安全违法成本来看,随着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的实施以及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的陆续出台,中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成本正在逐步提高。这些措施包括对违法行为处以更高额度的罚款、吊销许可证、禁止行业进入等,旨在形成对违法违规者的多元威慑。虽然法律规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但在基层执法中,由于案件的复杂性和执行难度,导致一些处罚难以落地。

而信息的不对称不透明也是客观存在的,不仅是我们国家面临的问题,其实全球都面临,诸如标签和成分列表的不详细、消费者不专业无法有效识别,生产和加工过程的隐藏,供应链的复杂性导致难以追踪每一个生产处理环节,监管机构的检测信息公开有限等,均限制了消费者获取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

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明确压紧压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属地责任通过食品安全包保责任制层层压紧压实,本质上属于更加具体的监管工作,而企业主体责任的发挥更多需要依靠企业的自律自治。从目前我们参与的部分地区“两个责任”落实效果评估看,大多数地方属地责任落实情况良好,包保干部责任明确、落实到位、企业积极配合,但是同样存在由于部分企业的不配合等造成包保责任落地存在一定困难;而企业主体责任由于自身成本与利益冲突、从业人员专业性和培训不足、管理能力有限等难以有效落地。

2003年地沟油事件;2004年劣质奶粉事件;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11年瘦肉精事件;2011年地沟油事件(再爆);2012年工业明胶事件;2013年鸭血冒充猪血事件;2014年福喜过期肉事件;2015年假牛肉事件;2017年毒豆芽事件;2020年毒大米事件;2021年假蛋事件;2022年过期食品重新包装事件;2024年油罐混装事件......

我们能够看到,在每次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国家均采取了严厉措施进行查处,并不断吸取教训、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诸如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监管工作、加强检测能力、强化企业责任等。但是,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食品安全监管的复杂性以及食品安全问题的隐蔽性,导致我们国家在食品安全管理上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改进的空间,或许我们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然要接受所存在的不完美和空白。在这种形势下,如何保障食品安全就不是靠一方能够解决的,而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任务,我们能够看到政府在维护食品安全中不断的努力,同样的,作为我们食品行业的主体、食品从业人员,以及无法避世的每一位公众,都需要高度参与其中,从而真正实现社会共治的局面。

加强食品行业主体及从业者的自觉自律意识

虽然我们从小都知道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道理,一次的食品安全事故可能毁掉的是对整个行业的信任,我们也相信大多数致力于长期食品从业者的自觉自律,但是不排除很多短期逐利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行业破坏者。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

①重新定位食品行业协会的价值和作用。提升行业协会的权威和影响力,强化其作为行业自律的引领者和推动者的角色,强化行业自律和行业内部监督,推动行业企业之间相互督促、相互学习,共同形成行业协会共同维护食品安全的氛围。

②鼓励企业主动公开承诺并积极响应社会监督。企业主动向社会公开食品安全承诺、公开食品安全标准以及食品安全过程等;对消费者的投诉、公众和媒体的监督持开放态度,积极回应公众的监督。

③强制企业投保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目前的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仍属于自愿参与形式,因此加大企业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普及和推广,逐步类似汽车的强制保险模式。

④建立食品安全诚信体系。明确食品安全信用评价标准,强化信用分类监管,建立食品安全“黑名单”,对违法食品安全的行业主体和从业者形成不同层次的信用惩戒和准入限制,如市场禁入、行政许可限制、金融信贷约束等惩戒措施。

形成食品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社会共治氛围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意识,但是却很难形成有效的社会监督氛围,从我们的一些调查中发现很多公众由于问题不大没对自己造成严重后果、嫌麻烦、不了解投诉渠道、对监管机关不信任、觉得投诉无用、担心报复等原因没有投诉,正是因为公众的这些无力感,才很难形成人人参与的共治局面,因此,要帮助公众克服无力感,激发他们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积极性,共同促进食品安全环境的改善。

①降低投诉举报的成本。投诉举报渠道的多元化,从官方网站、电话、官网公众号等,并且覆盖每个食品经营场所;简化投诉举报流程,减少投诉举报的文档要求和材料证明;快速响应,减少公众等待回应时间;支持匿名投诉,减少不必要的个人信息泄露。

②提高投诉举报的积极性。建立投诉举报的奖励机制,对于提供有效信息的举报者给与奖励,调动公众参与投诉举报的积极性,我们不鼓励职业打假,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职业打假的精神,规范投诉举报行为,才会有更多的公众投诉举报。

③组建食品安全监督志愿者,邀请公众参与执法监督检查。成立食品安全监督志愿者团队,并且与执法队伍进行有机结合,既承担日常宣传工作,又补充执法监督的有限性,鼓励和邀请志愿者及公众参与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工作。

④加强信息的公开透明度,减少公众获取信息成本。要求经营主体强制公开食品安全信息、包括原材料来源及方式、加工流程及方法等,鼓励经营主体主动邀请消费者参与监督;加强监管执法处罚信息的公开,建立信息公开数字化平台、简化信息获取流程、信息公开渠道的多元化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