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山街道:老年大学分校让健康教育“零距离”
观音山街道:老年大学分校让健康教育“零距离”
金秋时节,南通市崇川区观音山街道盘香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传来阵阵歌声。一群头发花白的老年人正在练习合唱,这是观音山街道老年大学分校的课堂一景。自2023年7月成立以来,这所街道级老年大学分校已招收321名学员,开设8个班,成为当地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去处。
观音山街道老年大学分校的设立,是南通市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创新举措。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南通市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占比高达30.9%,居全省首位。面对庞大的老年群体,如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成为一道难题。
“建校时仅有5间教室200名学员,现在已经发展到拥有13700多名学员,学校多次迁址,规模越来越大。”南通市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许振华介绍,南通市老年大学自1986年成立以来,学员人数逐年攀升,2009年搬迁至钟楼校区,有20多间教室、3000多名学员,报名人数年均增加两三千人,7年后学校再次搬迁至规模更大的启秀校区。
在观音山街道,这一难题得到了有效破解。街道免费提供场地和部分设备,老年大学委派教师、提供教材。今年6月20日,南通市老年大学和街道签订建立分校合作办学协议,7月10日开始对外招生。如今,走进盘香沟社区可以看到,由社区闲置会议室改造的教室约40平方米,干净敞亮,60多个崭新的座位排列整齐,教室前方摆放着一架钢琴。其他两个社区的教学点条件同样十分优越,投影仪、空调、饮水机等一应俱全。自分校开学以来,社区里也热闹起来。
除了文化教育,观音山街道还十分重视老年人的健康教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举办各类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普及健康知识。例如,南通市紫琅医院的医生们就曾在这里开展“学习雷锋,从我做起”义诊活动,为低保、残联、特困精神病人送医、送药上门,并进行精神医学、心理学科普宣传。
在健康教育方面,观音山街道还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通过“江海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定期推送健康知识和辟谣文章,如“戴钢圈Bra会致乳腺癌?”“靠喝骨头汤补钙?别逗了”等,深受老年人欢迎。
观音山街道的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升了他们的健康素养。这种将教育资源下沉到社区的做法,为解决老年教育和健康教育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