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山龙泉寺:唐朝建筑的活化石
太山龙泉寺:唐朝建筑的活化石
2008年5月8日,太原市太山龙泉寺在一次普通的施工中,意外发现了一座唐代佛塔地宫。随着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打开地宫,一件石函赫然在内,经层层揭取,石函、木椁、铜椁、银椁、金棺,盛唐五重宝函得以重见天日。这一发现不仅震惊了考古界,更让这座有着1300年历史的古刹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千年古刹的前世今生
龙泉寺位于太原市晋源区西山风峪沟北,始建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原为道观,名“昊天祠”。金、元两朝时,寺庙毁于火灾。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因百姓祈雨得泉而重建,更名为龙泉寺。现存的下寺为明清建筑,上寺则是2014年开始复建的仿唐建筑群。
唐代建筑的辉煌再现
2014年,太原市启动了太山景区的修缮保护工程。历经4年多,首先修整出西坪,规整出坦途,栽植了树木草坪,整理保护了历代舍利塔林,形成一处园林式的景区。之后,综合治理了中轴线(即唐时中寺)上的龙泉寺,新建了牌楼、山门、弥陀殿及配殿、碑廊等唐代风格建筑,对大雄宝殿、龙神祠等原有建筑进行了修缮保护。重塑装銮了弥陀殿、大雄宝殿、佛祖阁和龙神祠等建筑内部的造像,墙体上新绘了450多米的壁画,使中寺建筑群的规制和品格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东坪上的东寺很宏伟,它的规制虽然小于历代皇家寺庙的比例,但是超过了所有民间寺庙的仪轨。从第一重的寺前广场到龙王庙和钟鼓楼,从第二重的大雄宝殿到文殊殿和普贤殿,从第三重的藏经楼到一般寺庙必配的经房堂舍,以及殿后所有黉庐别业所特有的精舍院,无不显得规制严整、格调高雅、唐风晋韵、古色古香,而寺庙里的塑像都是用楠木雕凿而成。整木雕成的佛像,都是精工细凿,敷以原色,栩栩如生。
五重棺椁的惊世发现
2008年发现的五重棺椁是龙泉寺最重要的考古发现。石函长约58厘米,宽约46厘米,高约60厘米,由盖、身扣合而成。石函铭文中有一个特殊字,为武周时期所造。石刻上还显示有众多女性供养人名字,与武周时期女性地位较高相符。银椁最为精美,长约13厘米,宽约6厘米,高约7厘米,镶嵌有宝石,四面镶嵌佛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及铺首衔环等饰品。
最令人惊叹的是金棺上的蝴蝶结,这是中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蝴蝶结。2020年,文物保护专家终于找到合适的方法,在不破坏蝴蝶结的前提下成功打开金棺,并在其中发现23颗佛舍利。
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龙泉寺不仅是佛教文化的圣地,也是研究唐代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寺内保存的唐碑、华严经幢等文物,展现了唐代佛教文化的繁荣。2014年以来的修缮工程,不仅恢复了唐代建筑的风貌,更让这座千年古刹焕发新生。
太山龙泉寺,显现着唐代的建筑风格,也显现了唐代并州在全国历史文化方面的至高地位。作为太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泉寺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