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教你防电信诈骗:ATM转账新规则
建行教你防电信诈骗:ATM转账新规则
电信诈骗形势严峻,建行推出新举措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高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据统计,2023年电信网络诈骗受害者的平均年龄为37岁,18岁至40岁的占比高达62.1%。其中,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虚假购物服务等10种常见诈骗类型发案占比近88.4%,造成的损失触目惊心。
面对严峻的诈骗形势,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各银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转账管理,防范电信诈骗。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建设银行积极响应政策要求,推出了一系列安全措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ATM转账新规则。
建行ATM转账新规则:24小时可撤销
自2016年12月1日起,建设银行全面实施新的ATM转账规则。根据新规,除向本人同行账户转账外,个人通过自助柜员机(ATM)向非本人账户转账的,发卡行将在受理24小时后办理资金清算。在这24小时内,客户可以向发卡行申请撤销转账。
这一新规的实施,为受害者提供了宝贵的“后悔药”。例如,2016年12月1日新规实施当天,一位姓余的先生因误信网络诈骗,在建行ATM机上向诈骗分子转账1200元。一小时后,他意识到被骗,立即到建行关山大道支行求助。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余先生拨打95533申请撤销转账,最终成功追回了被骗资金。
常见诈骗手法揭秘
诈骗分子的手段层出不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诈骗类型:
刷单返利类诈骗:诈骗分子以“充值越多、返利越多”为诱饵,诱骗受害者不断转账。如江苏徐州男子曹某在刷单过程中,被诈骗分子以“连单”“卡单”等借口诱骗,累计转账42万元。
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虚假投资信息,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诱骗受害者投资。如安徽阜阳女子张某在网恋对象的诱导下,投资虚假外汇平台,被骗100余万元。
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诈骗分子在微信群、朋友圈等发布虚假广告,诱骗受害者私下交易。如四川攀枝花女子王某在购买测绘仪器时,被诈骗分子以“节省费用”为由诱骗私下交易,被骗1.3万余元。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诈骗分子冒充客服人员,以商品质量问题或快递丢失为由,诱骗受害者提供银行卡信息。如四川宜宾女子张某被诈骗分子以“快递丢失理赔”为由,诱骗下载聊天APP进行“理赔”操作,被骗走资金。
虚假贷款类诈骗:诈骗分子通过发布“低息贷款”信息,诱骗受害者下载虚假贷款APP,再以“手续费”“保证金”等名义要求转账。如江苏无锡男子王某在申请低息贷款时,被诈骗分子以“解冻费”为由骗取6万余元。
虚假征信类诈骗:诈骗分子冒充金融机构客服,以“不良记录影响征信”为由,诱骗受害者进行转账操作。如四川眉山男子郑某被诈骗分子以“花呗服务不合规”为由,诱骗进行所谓“清空贷款”操作,被骗14万余元。
冒充领导熟人类诈骗:诈骗分子冒充领导或熟人,以急需用钱为由,诱骗受害者转账。如某企业财务人员被诈骗分子冒充公司领导,要求紧急转账,被骗走公司资金。
防诈骗实用建议
面对电信诈骗的威胁,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防诈骗建议:
提高警惕,不轻信陌生来电和短信:特别是涉及转账汇款、中奖、补贴等信息,要保持高度警惕。
不点击陌生链接,不透露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银行账号、密码等敏感信息,不要轻易透露给他人。
核实信息真伪:接到自称是银行、公安等单位的电话,要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的真实性。
使用官方渠道办理业务:如需办理ETC、贷款等业务,一定要通过银行官方渠道,不要轻信陌生来电或短信。
开启账户安全功能:如短信通知、交易密码等,及时掌握账户动态。
遇到诈骗及时报案:一旦发现被骗,要立即联系银行挂失卡片,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关注官方防诈骗信息:定期查看银行和公安机关发布的防诈骗提示,提高防范意识。
谨慎使用ATM转账功能:尽量选择柜台或网上银行转账,确需使用ATM转账时,要仔细核对收款人信息。
保护好个人隐私:不要随意在社交媒体上透露个人信息,包括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安装反诈骗软件:如“全民反诈”APP,可以有效拦截诈骗电话和短信。
电信诈骗虽然手段多样,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掌握防范知识,就能有效避免上当受骗。建设银行推出的ATM转账新规则,为我们提供了一道安全屏障。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