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专家解读:最新高血压防治指南来了!
阜外医院专家解读:最新高血压防治指南来了!
阜外医院主任医师张宇辉表示,《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提供了最新的高血压预防和治疗方法。该指南建议使用经过准确性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限制钠盐摄入量,增加钾摄入,以及通过综合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体重、戒烟限酒、运动和减轻精神压力等多种措施来管理高血压。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降低血压,还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诊断标准与风险评估
新版指南维持了140/90 mmHg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但强调了更积极的血压管理策略。对于一般患者,包括65~79岁的老年人,推荐将诊室血压降至<140/90 mmHg,如果患者能够耐受,甚至可以降至<130/80 mmHg。这种分级、分期、分型的治疗理念,体现了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生活方式调整
生活方式干预是高血压防治的基础。新版指南将原有的七部曲升级为八部曲,新增了“管理睡眠”这一重要环节。
戒酒:高血压患者的首要选择
研究表明,任何类型的酒精对人体都无益处。新版指南强烈建议高血压患者不饮酒。如果确实需要饮酒,成年人每日酒精摄入量应严格控制在15克以内。值得注意的是,酒精使用情况的评估非常重要,应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
减盐:更严格的标准
新版指南将每日盐摄入量从<6克进一步降低至<5克。同时,推荐使用低钠富钾替代盐,但需注意在使用前评估肾功能,确保安全。
运动:有氧与抗阻的结合
对于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推荐以有氧运动为主(中等强度,每天30分钟,每周5-7天),辅以抗阻运动(每周2-3次)。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血压未控制者(收缩压>160 mmHg)在血压得到控制前,不推荐进行高强度运动。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高血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版指南强调了降压药物应用的六大原则:降低风险、长效降压、联合治疗、起始剂量、服药时间、个体化治疗。特别指出,普通高血压患者通常应在早晨服药,除非明确需要控制夜间血压升高,否则不应常规推荐睡前服用降压药。
特殊人群管理
对于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降压目标可适当放宽至<150/90 mmHg。而对于并存多种共病或老年综合征的患者,降压目标则需要个体化设定,衰弱患者收缩压目标<150 mmHg,但不应低于130 mmHg。
家庭血压监测
家庭监测是高血压管理的重要环节。新版指南推荐使用经过准确性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并强调了家庭监测在观察降压疗效、识别特殊类型高血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新版指南的发布,为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了最新的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通过综合运用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