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守护“象往的生活”之构建人与象和谐格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守护“象往的生活”之构建人与象和谐格局

引用
科普中国网
1.
https://www.kepuchina.cn/article/articleinfo?business_type=100&ar_id=527129

亚洲象,这个外表敦厚却极具攻击性的物种,近年来在中国的种群数量持续增长。随着它们频繁走出森林,进入人类的村庄和农田,如何实现人象和谐共处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云南省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从监测预警到生态补偿,一系列创新举措正在逐步构建起一个人象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监测保护小组

2005年6月,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成立了专门的监测保护小组,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对野象谷周边范围内出现的亚洲象进行跟踪、观察和记录。这些勇敢的保护者常年穿梭于热带雨林之间,冒着生命危险查找亚洲象的足迹和活动路线,实时监测和保护亚洲象的同时,也保障了当地民众的安全。

亚洲象预警APP

为了更有效地预防人象冲突,当地村民的手机上都安装了一个特殊的APP。近几年来,只要大象出现在村寨附近,村民就会收到亚洲象预警中心发出的预警信息。这个智能系统不仅能实时监测大象的位置,还能通过手机“西双版纳亚洲象预警平台”APP和智能喇叭,向所在区域和预计路线上的村民发出报警。对于大象经常到访的人类密集区,当地还采用物理隔离的方式,将人类和大象活动隔绝开来,避免正面冲突。

大象“食堂”

近年来,随着环保教育的不断普及,在大象栖息地周边生活的群众,防象避象、爱象护象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为了减少大象进村寨的频率,云南还尝试建设大象“食堂”,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象的觅食需求。

在野象活动频繁的普洱市思茅区六顺镇勐主寨,一片山坡上长满了芭蕉树,这些是专门给大象种植的食物,总面积达1600亩。过去,这片土地因频繁遭受大象侵扰而已经撂荒。普洱市采用每亩补助200元的方式,鼓励农户分时段、分季节种植亚洲象喜食的芭蕉、玉米、棕叶芦等植物,尽量弥补因亚洲象肇事给农户带来的经济损失。这种方式已经在野象活动的多地推广。有了足够的食物后,野象进村寨的次数明显减少了。

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内亚洲象频繁出没的勐养、尚勇等地,除建有食物源基地外,保护人员还修建了多个人工硝塘,以补充大象食物中缺乏的盐分。例如勐养子保护区,一个周边原始森林密布的天然硝塘被改造成一个面积约25平方米的人工栖息地硝塘。此后,安装在这里的红外线拍摄装备常常拍摄到带着象宝宝的亚洲象家族来硝塘取食泥土中的硝盐。

野生动物肇事保险

为有效解决野生动物肇事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等问题,1993年,云南在全国率先建立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制度;2010年,全球首款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在西双版纳开展试点,引入商业保险模式,完善补偿机制,并于2014年实现省域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创建了“大象惹祸、政府埋单”的保护模式。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0年,云南累计赔付亚洲象肇事损失1.73亿元,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群众损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