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后如何快速自救?
交通事故后如何快速自救?
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交通事故数十万起,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交通事故发生时,掌握正确的自救方法至关重要。本文将从现场自救、医疗自救和法律自救三个方面,为您详细介绍交通事故后的自救指南。
现场自救:把握黄金救援时间
当交通事故发生时,现场自救是第一步,也是最紧急的一步。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自救要点:
1. 现场急救原则
- 先呼救120、报警、再抢救
- 先抢救人员、后抢救财物
- 先抢救重伤人员、后抢救轻伤人员
2. 不同状况下的自救方法
被卡车内:如车门打不开,可尝试按下车窗找机会逃离;如伤势严重出血量大,可用力按压出血点止血。
撞击失火:司机应立即熄火停车,切断油路、电源,让车内人员有秩序下车。
下沟翻车:若车辆碰撞变形,车门无法打开,可从前后挡风玻璃或车窗处脱身。万一身上着火,可下车后倒地滚动,边滚边脱衣服。切记不要张嘴深呼吸或高声呼喊,以免烟火灼伤上呼吸道。车辆倾翻时,司机应抓紧方向盘,两脚钩住踏板,随车体旋转。车内乘客应趴到座椅上,抓住车内固定物,使身体夹在座椅中稳住身体。翻车时,应向车辆翻转相反方向跳跃。落地时应双手抱头顺势向惯性方向滚动或奔跑一段距离,避免二次受伤。
车辆落水:汽车翻进河里,若水较浅不会淹没全车时,应待汽车稳定以后,再设法从安全的出口离开车辆。若水较深时,先不要急于打开车门和车窗玻璃,因为这时车门是难以打开的。此时,车厢内的氧气可供司机和乘客维持5至10分钟,应首先使儿童、老人和妇女的头部保持在水面上,待车厢内的水面大致平衡、空间不多时,应迅速用力推开车门或玻璃,同时深吸一口气,及时钻出车辆浮出水面。如果岸边无人救护,掉到水里的人神志清醒,应尽量采用仰卧位、身体挺直、头部向后,这样可使口、鼻露出水面,继续呼吸。如果是公共汽车或载有儿童的车辆,可手牵着手、牵着衣服、牵着脚,形成人链,一起脱离汽车逃出水面。
车辆追尾:当碰撞主要方位不在司机一侧时,司机应双手紧握方向盘,两腿向前蹬直,身体后倾,保持身体平衡,以免在车辆撞击时头撞到挡风玻璃;如碰撞主要方位临近司机或撞击力度过大,司机应迅速躲离方向盘,并将两脚抬起,以免受到挤压。
迎面撞车时怎样防护:交通事故中的迎面碰撞,受到致命危险的主要是司机。当迎面碰撞的主要方位不在司机一侧时,司机应手臂紧握方向盘,两腿向前伸直,身体后倾,保持身体平衡,以免在车辆撞击的一瞬间,头撞到挡风玻璃上受伤。如果迎面碰撞的主要方位在临近驾驶员座位或者撞击力度大时,驾驶员应立即倒向旁边的乘客座位,将两脚抬起,同时以双手抱头,以免方向盘挤压胸部受伤。副驾驶位是最危险的座位,如果坐在该处的话,首先要抱住头部躺在座位上,或者双手握拳,用手腕护住前额,同时屈身抬膝护住腹部和胸部。后座人员最好的防护办法就是迅速向前伸出一只脚,顶在前面坐椅的背面,并在胸前屈肘,双手张开,保护头面部,背部后挺,压在坐椅上。相撞时切忌喊叫,应该紧闭嘴唇,咬紧牙齿,以免相撞时咬坏舌头。汽车相撞发生火灾的可能性极大,所以撞击一停止,尽快设法离开汽车。
3. 自救互救套件的配备
日常车内应配备自救互救套件,包括呼救、报警、脱困、止血、通气、固定和包扎等物品。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车辆驾乘人员自救互救套件应考虑碰撞安全性,并且要放在方便拿取的位置,以确保事故发生后可以快速、有效取用。
医疗自救:科学施救避免二次伤害
在交通事故中,正确的医疗自救可以为伤员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1. 自救常识
- 保持冷静:车祸发生时,驾乘者应沉着冷静,保持清醒的头脑,千万不要惊慌失措。
- 断电断油:驾驶人要迅速辨明情况,按照“先救人、后顾车;先断电路,后断油路”的原则,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
- 固定身体:发生翻车事故时,驾驶人应紧紧抓住方向盘,两脚勾住离合器踏板或油门踏板,尽量使身体固定,防止在驾驶室内翻滚、碰撞而导致伤害。如果驾驶室是敞开式的,翻车时驾驶人应尽量缩小身体往下躲,或者设法跳车。乘客应迅速趴到座椅上,紧紧抓住前排座椅或扶杆、把手等固定物,低下头,利用前排座椅靠背或手臂保护头部;若遇翻车或坠车时,应迅速蹲下身子,紧紧抓住前排座位的椅脚,身体尽量固定在两排座椅之间,随车翻转;车辆在行驶中发生事故时,乘客不要盲目跳车,应在车辆停下后再陆续撤离。
- 减小伤害:万一人被抛出驾驶室或车厢,应迅速抱住头,并缩成球状就势翻滚,其目的是减小落地时的反作用力,减轻头部、胸部的损伤,同时尽量远离危险区域。当翻车已不可避免,需要跳车时,应用力蹬双脚,增大向外抛出的力量和距离,不能顺着翻车的方向跳车,以防跳出后又被车辆重新压上。在撞车事故中,巨大的撞击力常常对人造成重大伤害。为此,搭乘人员应紧握扶手或靠背,同时双脚稍微弯曲用力向前蹬,使撞击力尽量消耗在自己的手腕和腿弯之间,减缓身体向前冲的速度和力量。
2. 互救常识
- 及时报警:首先是设法打交通事故报警电话“122”或派人报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告知出事的时间、地点、伤亡情况等;并设法通知紧急救护机构,请求派出救护车和救护人员。
- 检查伤情:对于伤员不必急于把他们从车上或车下往外拖,而应该首先检查伤员是否失去知觉,还有没有心跳和呼吸,有无大出血,有无明显的骨折;如果伤员已发生昏迷,可先松开他们的颈、胸、腰部的贴身衣服,把他的头转向一侧并清除口鼻中的呕吐物、血液、污物等,以免引起窒息;如果心跳和呼吸都停止了,应该马上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 止血处理:如果有严重外伤出血,可将头部放低,伤处抬高,并用干净的手帕、毛巾在伤口上直接压迫或把伤口边缘捏在一起止血。
- 谨慎搬运:发生开放性骨折和严重畸形,可能由于伤员穿着衣服难以发现,因此不应急于搬动伤者或扶其站立,以免骨折断端移位,损伤周围血管和神经。如果伤员发生昏迷、瞳孔缩小或散大,甚至对光反映消失或迟钝,则应考虑有颅内损伤情况,必须立即送医院抢救。
- 适当处理:至于一般的伤员,可根据不同的伤情予以早期处理,让他们采取自认为恰当的体位,耐心地等待有关部门前来处理。
法律自救:理性维权保障权益
在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法律自救同样重要。
1. 保险理赔流程
- 及时报案:遭遇车祸后如有人员受伤,首先确认现场环境安全,并陪在伤员身边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告知事故发生的地点,告知伤员的数量,告知目前主要的症状和伤情,留下联系方式并保持电话通畅,留下患者身边随时观察患者病情。
- 现场勘查:在救护车和交警到来之前,车主需要保护好现场,先行现场拍照或视频记录现场情况,收集好现场证据和证人联系方式,积极协助人保理赔人员对事故现场和事故车辆做好查勘工作。
- 垫付医疗费:如果伤者伤情较重,需及时拨打急救电话120,请医护人员处理。垫付医疗费以肇事方与伤者方自行协商为主,虽无法律规定肇事方必须垫付,但肇事方垫付会有利于后续的调解。而调解的基本原则是自愿,如果调解不成由法院判决。如果伤者处于昏迷状态,并且无法及时联系其家属,又是独自一人的情况下,从道德的角度来说,部分肇事方会选择协助交警完成事故查勘后,前往医院及时先垫付检查费和住院押金。
- 申请垫付:机动车辆发生伤人事故时,如伤者住院治疗需要较高额度医疗费时,在伤者已经办理入院手续后,可以根据伤者伤情,首先交强险项下按责任限额进行医疗费用垫付(车方有责1.8万元,无责1800元);在交强险抢救费用限额使用完毕后,还可根据事故责任、保险责任和伤者伤情在相应商业险项下进行商业险费用的垫付,商业补充担保费用以相应险种投保保额为上限(如第三者保额为100万时,则担保额度可最高达到100万元)。
- 提交材料:车主需要收集所有索赔材料,并到保险公司办理索赔手续,具体的材料如下:基本材料:索赔申请书、驾驶证和行驶证、被保人身份证、车辆修理发票(本人和三者车辆)、三者物损赔偿凭证、三者物损失清单、收款银行卡、交通事故认定书、事故调解书、赔偿凭证、伤者身份证、门诊病历、门诊发票以及其他涉及的证明、发票。涉及伤者住院材料:伤者误工证明、护理人误工证明、伤者事故前1年工资清单、护理人前三个月工资清单、伤残鉴定报告、户籍材料、影像学材料。
2. 处理注意事项
- 不要轻易私了:如果对方说没事,别暗暗自喜逃过一劫,可能过几天就有交警打电话说你肇事逃逸,对方伤的还不轻,就算你能证明没逃逸,因为48小时内没报案,保险公司会拒绝理赔;所以,即使对方走了也要报警,说清楚事故经过,留个记录就不算逃逸,同时给保险公司打电话,防止保险拒赔。
- 保留证据:拍照片:发生事故的具体位置、近景、远景、车辆碰撞细节、两车车牌等,能多拍就多拍。
- 谨慎认责:交警开具责任认定书,不要轻易认全责!
- 维修选择:尽量去4s店维修更有保障,不要去修理店。
- 垫付问题:期间不要垫付医药费,实在需要可以用交强险垫付,如果人命关天,要尽人道主义进行垫付的话,要保存好凭证。
- 探望伤者:不要探望伤者,家属看到你也生气,可以买点东西过去;私下调解直接找保险公司。
总结
交通事故后的自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现场自救、医疗自救和法律自救三方面的配合。希望大家都能掌握这些自救知识,关键时刻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提醒大家,预防永远胜于补救,遵守交通规则,安全驾驶,才能真正远离交通事故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