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志黑木耳:小木耳托起乡村振兴大产业
尚志黑木耳:小木耳托起乡村振兴大产业
在黑龙江省尚志市,一朵小小的黑木耳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2024年,尚志市黑木耳产业再创佳绩:全市黑木耳栽培总量达357万袋,建成木耳大棚205栋,产业创产值超2000万元。这个被誉为“中国黑木耳之乡”的小城,正以其独特的产业优势和创新模式,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小木耳带动大增收
在尚志市珍珠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社员林树国算了一笔账:使用工厂化生产的菌包,棚室挂袋栽培,比露地摆栽产量高近两倍,今年收入超过十万元。林树国的增收故事,正是尚志市黑木耳产业带动农民致富的缩影。
据统计,尚志市黑木耳产业直接带动农民年人均增收6000余元,占农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2010年,全市黑木耳种植收入更是高达12亿元,农民人均增收4000元,同比增长35%。目前,全市已有6个专业乡镇,17家合作社,57户专业大户,2.3万农户参与黑木耳种植,占全市总农户数近三成。
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尚志市黑木耳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双轮驱动。近年来,尚志市大力推广工厂化菌包生产和标准化栽培管理,建成大型菌包加工厂3家、小型菌包加工厂11家。珍珠山润泽菌业等龙头企业引进具有欧盟标准的生产线,采用智能化育菌技术,从源头提高了木耳栽培标准化水平。
在销售端,尚志市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木耳批发市场——苇河木耳批发市场,年交易量突破10万吨,交易金额达到150亿元,成为全国黑木耳集散中心、销售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同时,尚志市还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建立多层次线上线下流通体系,推动“尚志黑木耳”品牌走向全国。
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尚志市黑木耳产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规模和效益上,更在于其对乡村振兴的全方位带动。在帽儿山林场的黑木耳标准化菌包生产中心,冬季菌包生产时节用工量达40多人,人均日薪120元。从菌包生产到种植管理,再到采摘销售,黑木耳产业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同时,尚志市还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和融合。一方面,推进精深加工,开发黑木耳饮料、即食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另一方面,探索林下经济新模式,成功试种猴头菇、天麻等食用菌新品种,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展望未来:从“大市”到“强市”
尚志市黑木耳产业的发展目标,不仅是规模上的扩张,更是质量上的提升。下一步,尚志市将重点推进食用菌产业集群建设,打造全国食用菌产业集群建设示范县。同时,加强品牌建设,推进绿色有机认证,提升产品附加值。在科技创新方面,与东北林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研发新品种、新技术,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从“中国黑木耳之乡”到全国食用菌产业集群建设示范县,尚志市正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产业融合为路径,推动黑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