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献血者日:科学献血守护健康
世界献血者日:科学献血守护健康
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这一主题日由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于2004年发起,旨在鼓励更多人参与无偿献血,推动全球血液安全。今年是世界献血者日20周年,我国以“感谢您,献血者!”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献血对健康的影响:科学解读
科学研究表明,适量献血不仅无损身体健康,还能带来一定的健康益处。对于符合献血条件的健康成年人,每年1-2次全血捐献(每次400ml)可以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再生速度提升30%。同时,献血有助于调节体内铁含量,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一项发表在《循环》杂志(Circulation)的研究显示,定期献血者的血液黏稠度降低8%-12%,中风风险下降15%。
然而,献血并非对所有人都适用。例如,女性在生理期失血较多的情况下,如果频繁献血可能会导致缺铁性贫血。因此,建议献血前进行血清铁蛋白检测,确保铁储备充足。此外,55岁以上人群由于造血功能下降,建议每年献血不超过2次。
20周年主题活动:创新与突破
2024年世界献血者日以“献血点亮生命之光”为主题,创新性地结合了线上科普和社交传播。活动期间,献血者可通过“全国电子献血证”微信小程序参与知识答题、领取小红花和点亮专属头像。这种数字化方式不仅向献血者致敬,也普及了血液健康知识,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
我国无偿献血事业:成就与展望
近年来,我国无偿献血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据统计,全国无偿献血人次数和献血量已实现20多年持续增长,千人口献血率从1998年的4.8提升到2023年的12.2。2023年,广东全省血液采集总人次达157.33万、献血量253.81万单位,均位居全国第一。
作为国内率先开展自愿无偿献血的城市,深圳累计有572万人次参与献血,2023年为医保患者减免临床用血费用超过1.5亿元,并连续14届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称号。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以及“自愿、无偿、利他”的核心理念的深入人心。
科学献血,守护生命
世界卫生组织强调,只有通过自愿无偿献血者定期献血,才能确保血液的足够供应。对于符合献血条件的健康成年人,科学献血是一种利人利己的行为。它不仅能帮助他人,还能促进自身健康,同时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力量。
让我们在世界献血者日这一天,向所有无偿献血者致敬,同时也呼吁更多人加入到科学献血的行列中来,共同守护生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