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我已经按医嘱服药了,为啥还要进行“监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我已经按医嘱服药了,为啥还要进行“监测”?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815988?commTag=true

在临床治疗中,医生有时会要求患者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DM)”。这种监测有什么必要性?又有哪些具体应用场景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为什么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DM)”?
临床中有这样一种情况,患者在服用一些特殊药物的时候,医生会要求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DM)”,那么什么是TDM?又有什么意义呢?

什么是TDM?

治疗药物监测(TDM)是在通过监测患者服用药物后体内的药物暴露、药理标志物或药效相关指标,结合定量药理模型,以药物的治疗窗为基准,最终制订精准的个体化给药方案。治疗药物监测的核心是个体化药物治疗,目的是最大程度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药效1。

临床中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呢?

01

患者服用治疗窗窄(药物的有效浓度范围较窄)、安全性低、毒性大的药物

药物浓度太低不产生治疗效应,浓度太高则产生难以耐受的毒性,在这两个浓度之间限定一个合理治疗区域,该浓度区域常称为“治疗窗”。临床中由于一些疾病治疗的需求,患者不得不服用一些治疗窗窄的药物,所以需要对药物在体内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监测。

临床常见的此类药物有:地高辛、洋地黄毒苷、锂盐、茶碱、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雷帕霉素(等)及一些抗心律失常药(如:利多卡因、奎尼丁)。

02

患者疾病本身的症状和所服用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的症状相似

临床常见的此类药物有:

a)苯妥英钠:中毒引发的抽搐和癫痫疾病本身引起的抽搐容易混淆;

b)地高辛:药物过量引发的心率失常和治疗的疾病(心率失常)容易混淆;

c)环孢素:环孢素用来预防器官移植患者出现的排斥反应时,药物过量导致的肾损害和药物不足导致的肾损害临床表现容易混淆;

03

患者服用的药物效果和药物剂量的关系非线性相关

临床治疗中,有的药物发挥的作用和剂量不存在线性关系,剂量的增加/减少可能会造成药物浓度的显著增加或无效。临床常见的药物有苯妥英钠,茶碱、普萘洛尔等。

04

特殊类型患者的用药

药物在人体中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发挥作用通常会依赖于肝肾功能。因此对于肝肾功能不全如婴幼儿、老年患者、有基础肝肾功能疾病的患者等,药物在体内发挥的作用可能会比预期的过高或过低,血药浓度和临床疗效也有可能出现很大差异2,因此需要通过TDM监测血药浓度的波动,避免无效或毒副作用的出现。

药师提醒

治疗药物监测(TDM)的目的在于精准调节药物的使用,以减少因经验用药和个体化差异导致的临床不良反应。如果服用到了相应的药物,请积极配合您的主治医师进行个体化的药物调整。

治疗药物监测(TDM),您知道了吗?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参考文献:

[1]吴建中. 治疗药物监测[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05.

[2]徐虹, 任晓明. 特殊人群的用药与管理[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供稿:贺晓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药剂科 主管药师 )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原标题:《往期精选|我已经按医嘱服药了,为啥还要进行“监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