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回延安》:一首诗,一座城,一种精神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回延安》:一首诗,一座城,一种精神

引用
中国军网
6
来源
1.
http://www.81.cn/jfjbmap/content/2020-06/28/content_264684.htm
2.
https://www.sohu.com/a/605175407_99981592
3.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55365787.html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C9HC32R0552ENDY.html
5.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B%9E%E5%BB%B6%E5%AE%89/3796939
6.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614/c404064-31143784.html

1956年,阔别延安十年的诗人贺敬之,再次踏上这片曾经战斗过的热土,心中涌动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他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了这首传颂至今的诗篇——《回延安》。

01

“母亲延安”的深情呼唤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诗的开篇,就以一个极具画面感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延安的深切思念。在这里,延安被亲切地称为“母亲”,而宝塔山则成了母亲的象征。这种比喻,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感情,更揭示了延安精神的核心——养育之恩与革命情怀的交融。

02

土地与人民的深情纽带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这句诗运用了比兴手法,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引出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在这里,“树根”象征着诗人与延安之间割不断的联系,而“亲人”则体现了诗人对延安人民的深厚感情。

03

艰苦岁月的深情回忆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这句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延安的养育之恩的感激。在这里,“羊羔羔”象征着诗人自己,而“妈”则象征着延安。这种比喻,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感情,更揭示了延安精神的核心——养育之恩与革命情怀的交融。

04

新时代的崭新面貌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这句诗描绘了延安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崭新面貌。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延安从革命圣地到现代化城市的巨大变迁。这种变迁,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延安精神在新时代得到了新的诠释和发扬。

05

艺术形式的创新与突破

《回延安》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这种形式的特点是节奏自由、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贺敬之巧妙地将这种民间艺术形式与现代诗歌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既传统又新颖的艺术风格。这种创新,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更体现了延安精神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06

延安精神的当代传承

《回延安》不仅是一首个人抒情诗,更是一首时代赞歌。它所蕴含的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在当代,这首诗被改编成各种艺术形式,如歌曲、朗诵等,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正如贺敬之在诗中所写:“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这种对延安的深情,对延安精神的追寻,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回延安》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首时代的赞歌,一首民族的精神史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