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三大宗教的偶像崇拜:文化差异与艺术表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三大宗教的偶像崇拜:文化差异与艺术表现

引用
搜狐
12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371594424_100294330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D%9B%E5%83%8F%E8%89%BA%E6%9C%AF/6635574
3.
https://www.baidu.com/from=844b/ssid=0/s?word=%E5%9F%BA%E7%9D%A3%E6%95%99%E4%B8%8D%E8%AE%A9%E5%B9%B2%E4%BB%80%E4%B9%88&sa=re_dl_prs_34689_2&ms=1&rqid=8860582434801136237&rq=%E4%BF%A1%E4%BA%86%E5%9F%BA%E7%9D%A3%E6%95%99%E8%BF%98%E8%83%BD%E9%80%80%E5%87%BA%E5%90%97&rsf=1630001&asctag=19987
4.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1%B6%E5%83%8F%E5%B4%87%E6%8B%9C
5.
https://www.islamreligion.com/cn/articles/4442/viewall/el-hinduismo-parte-2-de-4
6.
http://www.wenyitongbao.com/a/20240417/1463.html
7.
https://art.icity.ly/events/1h113us
8.
https://old.ddc.shengyen.org/mobile/text/01-04/28.php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1%B6%E5%83%8F%E5%B4%87%E6%8B%9C
10.
https://jxpt.whut.edu.cn/meol/common/faq/thread.jsp?threadid=143263
1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D%9E%E5%81%B6%E5%83%8F%E5%B4%87%E6%8B%9C
12.
https://www.islam.org.hk/e19/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32&id=9514

三大宗教在偶像崇拜上的态度和实践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了各宗教独特的信仰体系,也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形式。

01

佛教:从反对到融合的偶像崇拜

佛教的偶像崇拜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26年,受希腊化艺术影响发展起来。在阿育王时代,佛教开始将传教活动与希腊化艺术相结合,形成了最初发祥于犍陀罗地区的犍陀罗艺术。这种宗教艺术随着佛教传播路线沿南北二路植根于亚洲腹地和海岸带,并和那里的传统艺术相结合形成新的艺术风格和样式。

在中国,佛教艺术大约在公元1-2世纪传入,当时的西域诸洞窟乃至云岗石窟的雕塑,都深受其影响。这种艺术风格最晚至三国时代已传至江南,当时有印度僧人入吴,带来佛像与佛画,"时曹不兴见西国佛画,仪范余之",故有"曹衣出水"之说。所谓"曹衣出水"就是遵照犍陀罗艺术的风格,画衣纹绸褶如贴在身上一样。

魏晋时期,佛教艺术在中国得到长足的发展,石窟雕塑、绘画和建筑这三大要素皆在此时期奠定基础。石窟寺是这一时期佛教建筑和佛教艺术的一个重要类型。石窟是在山崖陡壁上开凿出来的洞窟形的佛寺建筑,它是印度雕塑艺术和中国传统石崖墓葬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南北朝时代,凿崖造寺之风在统治者和各方施主的扶持下遍及中华,西起新疆,东至山东,南至浙江,北至辽宁,较重要的有山西的云冈石窟和天龙山石窟,甘肃的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河南的龙门石窟与河北的南北响堂山石窟。

石窟的布局与外观具有若干地区的特色,但在魏晋时期的佛教雕塑基本表现出二方面的特征:一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理想甚至形象来塑像,如云冈石窟大佛就是按照北魏文帝的形象塑造的;二是在吸收印度佛教雕刻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形成本民族特有的艺术风格,逐步由"秀骨清相"过渡为"雍容华贵"。

02

基督教:从禁止到接受的圣像崇拜

基督教对偶像崇拜的态度经历了从严格禁止到逐渐接受的转变。早期基督教教会教义明确禁止偶像崇拜,公元4世纪初在西班牙举行的爱尔维拉基督教大会明确规定,教堂中严禁设置用于顶礼膜拜的绘画和图像。然而,随着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这一规定被弃之不用,使用圣像和圣物装饰教堂日益流行。

8世纪的圣像破坏运动是基督教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公元726年,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皇帝利奥三世颁发《禁止崇拜偶像法令》,将教堂内圣像、十字架全部捣毁,引起社会混乱与教难。史称"圣像破坏运动"(Iconoclasm),利奥三世又将支持圣像崇拜的君士坦丁堡牧首圣日尔曼努斯废除,罗马教宗额我略二世因此责罚皇帝,利奥三世派舰队活捉教宗。利奥三世死后,帝国皇帝继续执行利奥三世之法令,直到780年,伊琳娜女皇继位,恢复圣像崇拜。787年,第七次大公会议(亦称尼西亚第二次大公会议)召开,确定圣像崇拜为正统,毁像主义为异端。

03

伊斯兰教:严格的无偶像论

伊斯兰教严格禁止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认为这是多神论的重罪。在伊斯兰教中,šhirk(阿拉伯语:شرك‎)是一种偶像崇拜或多神论的重罪。伊斯兰教严 格禁止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偶像包括人物、动物、图腾、标志(如星、月、黑石、)。

然而,在伊斯兰艺术品中仍存在人物图像,特别是在波斯、奥斯曼等帝国的宫廷艺术中。清真寺和宗教仪式中不出现偶像,但在其他领域对偶像的态度因地区而异。例如,在伊朗、土耳其等地区的宫廷艺术中,人物肖像和装饰性图像较为常见,而在北非地区则相对保守。

三大宗教在偶像崇拜上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宗教艺术的不同理解。佛教通过艺术形象来传播教义,基督教在历史争论中逐渐接受圣像崇拜,而伊斯兰教则始终坚持无偶像论。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宗教实践中,也深深影响了各宗教的艺术传统和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