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SPR破解结肠癌化疗耐药难题:费腾教授团队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CRISPR破解结肠癌化疗耐药难题:费腾教授团队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2024年6月,东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费腾教授课题组联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黄俊课题组及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吴华君课题组,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重要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大规模CRISPR基因筛选,系统揭示了结直肠癌化疗耐药的关键基因,为克服化疗耐药这一临床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创新研究方法:多重CRISPR筛选
研究团队采用了先进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进行了30套全基因组CRISPR基因敲除筛选和26套成药基因文库筛选。这种大规模、系统性的筛选方法,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全面鉴定多种肿瘤细胞对7种常见化疗药物(包括奥沙利铂、伊立替康、5-氟尿嘧啶等)的耐药相关基因。
重要发现:揭示耐药机制
研究揭示了肿瘤化疗耐药的全局性规律和分子基础。通过筛选,研究团队发现了多个与化疗耐药密切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涉及细胞周期调控、代谢重编程、信号通路激活等多个方面。这些发现为进一步理解化疗耐药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临床意义:提出治疗新策略
基于研究发现,团队提出了对抗化疗耐药的潜在治疗策略。例如,针对细胞周期调控异常的PLK4抑制剂、调节糖酵解-ROS-自噬轴的聚甲氧基黄酮(PMFs)、靶向Wnt/β-catenin通路的LGR4单克隆抗体等,都可能成为克服耐药的新选择。
专家团队:跨学科协作
费腾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功能基因组学和分子细胞学研究,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团队成员包括东北大学生命学院博士生钟春鸽、北京大学蒋文杰等。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并获得了多个公共平台的技术支持。
未来展望:从实验室到临床
尽管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要将这些发现转化为临床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未来,研究团队将聚焦于验证这些潜在靶点在临床样本中的表达情况,评估其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并探索联合治疗策略的临床效果。
费腾教授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化疗耐药的分子基础,更重要的是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通过精准靶向这些耐药相关基因,有望提高化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结直肠癌化疗耐药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随着后续研究的深入,这些发现有望为结直肠癌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