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古镇文化传承迎来新机遇
广州古镇文化传承迎来新机遇
近日,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旨在加强广州古镇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根据《广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广州将从人才培养、文献搜集整理等方面入手,推动古镇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广州作为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其古镇文化承载着岭南文明的精华。从番禺沙湾古镇的800年历史,到海珠黄埔古港的千年沧桑,再到南沙东涌水乡的烟雨江南,广州的古镇古村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古镇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减弱,导致许多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另一方面,商业化开发的过度介入,也使得一些古镇失去了原有的文化韵味。因此,加强古镇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广州市非遗中心的新举措,正是针对这些挑战而提出的。其中,加大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是此次方案的一大亮点。通过提高传承人补助标准、建立传承人能力考评体系等措施,广州致力于为古镇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方案还强调了对纸质文献的搜集和考证,以及对口述文献的系统整理,这些都将为古镇文化的保护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具体实施层面,广州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例如,海珠区的黄埔古港,通过打造“古村数娱创兴港”,不仅保护了古村的原貌,更使其成为展现岭南水乡文化的重要窗口。番禺区的沙湾古镇,则通过举办飘色巡游、醒狮展演等民间艺术活动,让古镇文化焕发新的生机。此外,广州还大力推进传统村落的挂牌保护工作,目前全市已完成91个传统村落的保护标志牌设置,进一步强化了公众的保护意识。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在非遗保护方面一直走在前列。早在2016年,广州就推出了首部地市非遗蓝皮书,提出了“重视活化利用”的理念。近年来,广州更是积极探索“非遗+各行业”的融合发展模式,如“非遗+演艺”“非遗+电影”“非遗+交通”等,让非遗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未来,随着《实施方案》的逐步落实,广州的古镇文化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系统性的保护和创新性的传承,这些承载着岭南记忆的古镇古村,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