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金融圈里的富二代:优势还是陷阱?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金融圈里的富二代:优势还是陷阱?

引用
凤凰网
12
来源
1.
https://i.ifeng.com/c/8bt0kUg2J4O
2.
https://www.huxiu.com/article/3336428.html
3.
https://m.sohu.com/a/830190575_120610659/?pvid=000115_3w_a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0702A09FVP00
5.
https://xw.qq.com/cmsid/20220621A09JMN00
6.
https://finance.sina.com.cn/china/2024-01-20/doc-inaeevku7061304.shtml
7.
https://www.ellemen.com/living/a61834374/jinrong-240809/
8.
https://finance.sina.cn/2024-01-20/detail-inaeevku7061304.d.html?from=wap
9.
http://www.50forum.org.cn/home/article/detail/id/8716.html
10.
https://finance.sina.cn/fund/jjgdxw/2024-07-01/detail-incaqvnm4988786.d.html?vt=4&cid=76568&node_id=76568
11.
https://m.jzcmfw.com/laws/12004687.html
12.
http://cj.sina.cn/articles/view/1154814715/44d512fb019016t9g

近年来,金融圈成为不少富二代的职业首选。他们自带资源和人脉,在职场上似乎拥有天然的优势。然而,随着金融行业的下行趋势,这些优势也逐渐变成了一种负担。一些富二代甚至被机构利用,最终亏损家产。与此同时,普通员工则面临着内卷和内耗的双重压力。金融圈里的富二代们,究竟是在享受职场优势,还是掉入了陷阱?

01

为什么金融圈成为富二代的“幼儿园”?

在一些经济发达省份,许多富一代在创业成功后积累了大量资本,但不少二代们却不愿意接班,甚至远离自家生意,自甘躺平。于是,将他们安排进外表光鲜的金融机构,成为不少家庭优先为二代选择的职业道路。

这种选择背后主要有两个动机:一是在金融圈内积累人脉,二是学习打理家庭财富的能力。对于富一代来说,他们希望子女在金融圈内结识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同时,金融机构拥有专业的投资团队和丰富的投资经验,二代们在这里可以接触到各种金融产品和投资策略,提升自己的财富管理水平。

02

富二代的“VIP”生活:优势与陷阱并存

在金融圈中,自带资源和人脉的实习生常常被称作“VIP”。他们有些是公司客户的孩子,有些则是领导的亲戚。然而,这些看似光鲜的“VIP”生活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陷阱。

一方面,一些银行甚至公然将“验资要求”放在招聘公告中。2022年,某地方银行发布招聘公告,要求入围的候选人在该银行营业部开存款账户,存入不低于1000万的存款,如果没有存款证明,则无法进入体检环节。能满足如此要求的富二代们甚至有更为严苛的KPI:获聘人员需要在1年考核期内新增日均存款需达到3000万元,考核期满后1年内日均存款余额不应低于500万元。

另一方面,进入金融机构的VIP富二代们,还会遇到带资进机构,最终却被机构利用甚至抛弃的情况。在一些券商机构里,一些自带资源的“VIP”们进入这个行业后,用家产来冲工作业绩,结果亏损的例子非常多见。比如一位富二代所入职的券商需要3000万-5000万的资金,这些钱在入职后必须购买自家公司的理财产品,但这些本质上都是一些回本困难,注定要亏损的产品。

03

行业下行,富二代也难保“金饭碗”

随着金融行业的下行,富二代们在金融机构里混日子的待遇也在逐年下降。互联网上曾有热门问题“带3000万存款能和行长聊进银行工作吗”?在几年前的回答大致都倾向于正面,但在最近两年答案却变成“不可以”。

在愈发严峻的金融就业市场里,为了获得一个宝贵的实习机会,“付费实习内推”这股风恐怕一时半会儿还停不下来。不少求职中介都会“出售”金融行业的内推实习名额,报价一般为15000元以上。这些中介一般分为三类,一类是海马职加、WST等经营多年的机构,主要客户群体为留学生,收费大多在5万到10万,WST的平均收费更是达到了12万元。

04

与普通员工的对比:同病相怜?

富二代在金融圈被坑,那金融圈中的普通人则面临着内卷和内耗的双重夹击。正在读研的Jessie曾有过一次特别想要离开金融行业的时刻。在面试某外资银行的过程中,面试官直接了当地问她:“身边有哪些可以为公司贡献的资源和人脉”。那一刻,Jessie觉得就算拼命在金融行业立足,还是无法比过那些天生自带资源的人。

每年大量涌入就业市场的商科生,导致金融行业在学历方面内卷非常严重。对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顶级券商公司三中一华(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华泰联合证券)等行业头部来说,清北复交是敲门砖,QS50毕业的留学生也数不胜数。

对于学历平平的Jessie来说,更用力地卷,是她想要入行的唯一方法。在本科四年里,她一共做过四份实习,从私募公司到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再到两份券商行业的实习,她努力地在不同领域积累实习经验,以弥补找工作时学历的不足。但在她的每一家实习公司里,身边的同事基本都是名校毕业,留学生更是遍地都是。

“留学生在外资企业的优势会更明显一些,因为涉及海外业务,它会要求英语作为工作语言,我之前的同事90%都是海归。”“其中一份实习,我觉得自己的工作表现是非常好的,但是因为他们卡研究生学历,最终我没能成功拿到留用机会,还是挺可惜的。”

中信建投实习生vlog里,他每天下班后有时间去打高尔夫和羽毛球,但对像Jessie这样的普通金融人来说,凌晨下班才是实习常态。在券商实习期间,Jessie每天下班都是凌晨一两点,但从陆家嘴打车时,仍然需要排队等待很久。

05

成功的关键:选择大于努力

在金融圈混了快20年,看过很多人白手起家,也看到很多人一落千丈。我逐渐明白,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对某一领域的持续专注和深耕。时间的复利效应能让每个人在自己的领域内成为专家,关键在于能否抵制诱惑,不被多领域的诱惑所分散注意力。

无论是赚钱还是其他任何事情,成功的本质【不在于个人的强大,而在于顺势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时代风口。我经常跟我的同事说,要在合适的时机和位置做合适的事情,用两年的时间赚十年的钱💰。金融圈的人情世故尤为复杂,我接触的富人也许他们身上都有着不同的致富故事,但本质上都有着共同点:做好自身,把握机会。

机会可遇不可求,我们能够把握的就是在能力范围内做好一切该做的事情。看似光鲜的富人实则背负着沉重的压力。当我们仰视有钱人的时候,可以问问自己:你的目标长远且清晰吗?你是否敢于躬身入局?你是否能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你是否能为一个决定付出代价?如果你能做到,其实你也离成为富人不远了。

06

未来之路:重新思考职业选择

在商业上的成长需要一个很痛苦的过程,我们今天看到的成功企业家,马云、黄铮、张一鸣、王兴等,都有一段非常灰暗的时光,创业是一件很痛苦的过程。企业家是真正赤裸裸的一无所有的一群人,他们背负着一个企业所有的希望、压力,他们是最后一个从中获利的人。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很多都是鸡毛蒜皮的事情,毛利率、营收增长、用户增长、员工能效、行政成本。。。。每一件事都非常琐碎。

如果想让二代接班,培养第二代最好的方法其实不是让他去大公司上班,而是两者应该结合,要让他去经历一个从0到1的痛苦过程,比如自己去开一家餐馆,管20个人。去别人合伙开一个小公司,亏掉几百万,经历这一段挫折,他才能静下来。真正好的投资人肯定不是这些顶尖名校毕业的学生,而是那些久经商场的企业家。他们如果转型做企业家,或者想做投资,他们可能无法投出字节、拼多多这样超常规的项目,但他们在常规项目上会有更高的存活率。好的投资人根本不需要估值模型,不需要复杂的财务算账,就是纯粹的一种对商业的直觉,最直观、常识的理解。

过去几年,我们大多数人都经历里人生的第一场滑铁卢,整个社会都笼罩在巨大的挫折情绪里面。未来,还得脚踏实地,相信常识,只有精益求精,才有生存的空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
金融圈里的富二代:优势还是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