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网络暴力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网络暴力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

引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10
来源
1.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8/202307/t20230725_1070684.html
2.
http://paper.people.com.cn/rmlt/html/2020-04/17/content_1983328.htm
3.
https://news.cctv.com/2013/12/19/VIDE1387422122664133.shtml
4.
https://wiki.mbalib.com/wiki/%E7%BD%91%E7%BB%9C%E6%9A%B4%E5%8A%9B
5.
https://news.cntv.cn/2013/12/19/ARTI1387459542427602.shtml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6%B2%E8%B7%AF%E9%9C%B8%E5%87%8C
7.
http://www.jsfy.gov.cn/article/98928.html
8.
https://www.kaspersky.com.hk/resource-center/preemptive-safety/cyberbullying-effects
9.
https://www.forwardpathway.com/126860
10.
http://www.ruijin.gov.cn/rjsxxgk/rj76930/202311/523aecca95f44389b64385fd65255b8f.shtml

2013年9月,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名12岁初中女孩丽贝卡•塞德威克,因不堪忍受同学在网络上长达一年的恶意辱骂和威胁,最终选择从学校附近一座废弃水泥厂的顶层跳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起悲剧不仅震惊了全美,也引发了人们对网络暴力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深刻反思。

01

什么是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是一种特殊的暴力形式,它指的是网民在网络空间中实施的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行为。这种暴力行为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体现:

  • 文字语言暴力:在各大论坛、社交媒体上使用粗俗、恶毒的语言攻击他人。这种语言暴力在人流量大的网站如天涯论坛、百度贴吧、微博等平台尤为常见。

  • 图画信息暴力:通过篡改他人照片、制作惊恐图片等方式进行恐吓和侮辱。例如,将他人的照片通过Photoshop技术进行恶意修改,以此来攻击和诽谤。

  • 人肉搜索:通过网络社区集合广大网民的力量,追查并曝光某人的隐私信息。这种行为往往始于正义或道德的名义,但最终却演变成对当事人隐私权的严重侵犯。

  • 谣言传播:编造虚假信息,通过网络快速传播,对当事人造成名誉损害。谣言不仅伤害了当事人,也破坏了网络社会的信任感。

网络暴力具有三个显著特点:行动盲从性、身份匿名性和群体消遣性。网民往往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就参与攻击,匿名性使得施暴者可以肆无忌惮,而群体的狂欢心理则加剧了暴力的严重性。

02

网络暴力对青少年的伤害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青少年已经成为网络空间的主要使用者。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达1.9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96.8%。然而,网络暴力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遭受网络暴力的青少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研究显示,每天使用社交媒体超过3小时的青少年患抑郁、焦虑的概率比正常人高两倍。

  • 错误认知和负面心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和暴力行为可能导致他们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引发攀比、自卑等负面情绪。

  • 社交障碍:网络暴力不仅限于虚拟空间,还可能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导致受害者在现实社交中遭遇孤立和排斥,进一步加剧心理问题。

  • 极端行为:在极端情况下,网络暴力甚至可能引发自杀等悲剧。正如开头提到的丽贝卡案例,类似的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屡见不鲜。

03

如何预防和应对网络暴力?

面对网络暴力对青少年的严重威胁,社会各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共同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 完善立法:虽然我国已有多项法律法规涉及网络暴力,但目前仍缺乏专门针对网络暴力的法律条款。建议制定更明确、具体的法律,加大对网络暴力行为的惩处力度。

  • 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和价值观。同时,学校还应建立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暴力事件。

  • 家庭教育: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网络使用情况,与孩子进行开放、诚实的沟通,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网络行为规范。家长还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网络使用榜样。

  • 平台责任:社交媒体平台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完善内容审核机制,及时清理有害信息。同时,平台还应提供便捷的举报渠道,保护受害者权益。

  • 心理健康支持:学校和社区应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帮助遭受网络暴力的青少年及时获得心理疏导和支持。

网络暴力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从立法、教育、家庭等多个层面采取措施,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保护青少年免受网络暴力的侵害,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