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符文迪事件看如何应对网络暴力
从符文迪事件看如何应对网络暴力
2023年2月,湖南桑植县第一中学高三学生符文迪在高考百日誓师大会上发表了一篇激情澎湃的演讲。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同学们在面对困境时要保持自信,通过努力学习改变命运。然而,这篇充满正能量的演讲却在网络上引发了意想不到的风波。
演讲视频在网上流传后,部分网友开始对符文迪进行恶意攻击。有人嘲笑她的外貌,有人质疑她的价值观,甚至有人对她进行人格侮辱。这些恶言恶语如潮水般涌来,让这个正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的高三学生陷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之中。
面对突如其来的网络暴力,符文迪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坚韧精神。她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说:“视频其实把我拍丑了很多,但是我觉得我长得不丑,所以他们的攻击对我无效;我的价值观没问题,他们的攻击也对我无效。”
在家人和学校的全力支持下,符文迪没有被网络暴力击垮。她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最终以645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大学里,她选择了新闻专业,勇敢地面对曾经给她带来伤害的网络世界。
符文迪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网络暴力案例,它揭示了网络暴力对个人,尤其是未成年人造成的巨大伤害。网络暴力不同于现实中的暴力行为,它往往以言语攻击、诽谤、造谣等形式出现,通过网络的放大效应,给受害者带来难以想象的精神压力。许多受害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自杀。
面对网络暴力,符文迪的应对方式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首先,她没有选择沉默和逃避,而是勇敢地面对。其次,她依靠家人的支持和理解,建立了强大的心理防线。最后,她通过自己的努力,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网络暴力并不能定义一个人的价值。
然而,仅仅依靠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网络暴力的治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法律层面来看,《民法典》和《刑法》都对保护个人名誉、惩治诽谤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2023年9月,“两高一部”联合发布的《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更是将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暴力列为从重处罚情形,这体现了国家对网络暴力问题的高度重视。
除了法律的支持,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也至关重要。符文迪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所处的环境对她的支持。她的班主任田老师回忆说,当天他自己都感觉热血澎湃,受到激励的作用非常大。而她的母亲也表示,现实生活中别人欺负孩子,还可以去找家长解决问题,在网络中被欺负,让她手足无措。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开解她、安慰她。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该从符文迪的故事中汲取力量。面对网络暴力,我们既要学会保护自己,也要勇于发声。同时,我们也要时刻提醒自己,在网络世界中保持理性和善意,不做网络暴力的施加者。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更不是宣泄情绪的垃圾场。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网络空间的清朗,让每个人都能在其中自由、安全地表达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