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二十四节气:为什么立春要“咬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二十四节气:为什么立春要“咬春”?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55320502_120485675

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不仅是冬的结束、春的起始,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记忆。其中,“咬春”这一习俗更是将人们对春天的期待与祝福,融入了简单的饮食仪式中。

从历史渊源来看,“咬春”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周朝,就有春日祭祀的活动,人们通过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祭祀活动逐渐演变为“咬春”的习俗。最初,“咬春”可能只是简单地食用春天新鲜出土的蔬菜,如萝卜、韭菜等,以此来迎接春天的到来。到了唐宋时期,“咬春”更为普遍,并且出现了春饼等特色食物。在《岁时广记》中就有“立春日食萝菔、春饼、生菜,号春盘”的记载,可见当时“咬春”已成为一种流行的民俗活动。

从文化内涵来讲,“咬春”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咬一口春天的食物,寓意着咬下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将福气和好运吃进嘴里。萝卜,清脆爽口,有“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的说法,代表着人们在新的一年里有勇气面对困难,战胜挫折。春饼,层层叠叠,包裹着各种食材,寓意着生活的丰富多彩。这些食物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

从现代意义审视,“咬春”习俗具有凝聚民族情感、传承文化的作用。在全球化的今天,各种外来文化不断涌入,传统习俗面临着被遗忘的风险。而“咬春”作为一种独特的民俗活动,能够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在立春这一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春饼、萝卜等食物,分享着生活的点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咬春”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饮食习俗,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连接着历史与现代,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更应珍视这一传统习俗,让“咬春”的文化内涵代代相传,在新的一年里,带着春天的希望和活力,砥砺前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