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嫦娥六号:中国探月新高度!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嫦娥六号:中国探月新高度!

引用
观察者网
13
来源
1.
https://www.guancha.cn/ChenLan/2024_06_25_739225.shtml
2.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e4af14771a6565d700d2e89390c0ca7f
3.
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46/info93017.htm
4.
http://cpc.people.com.cn/n1/2019/0111/c64387-30517914.html
5.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38cfb762d8c331833886d79479094a17
6.
http://www.hq.xinhuanet.com/20240503/d28e16dbdc2e412d8abde2d38a2a1084/c.html
7.
http://www.news.cn/tech/20240627/dd959df9d82c42f99a5c307f5dac5768/c.html
8.
https://www.ncsti.gov.cn/kjdt/ztbd/tygcsqcelhrw/202406/t20240628_169727.html
9.
https://www.cnsa.gov.cn/n6758823/n6758844/n10518102/n10518157/c10579164/content.html
1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B%A6%E5%A8%A5%E5%85%AD%E5%8F%B7
11.
https://www.cnsa.gov.cn/n6758823/n6758844/n10518102/n10518157/c10570760/content.html
12.
https://www.cnsa.gov.cn/n6758823/n6758838/c10623100/content.html
13.
http://www.news.cn/tech/20240516/383f82002a3b467eb672d0adb9e41765/c.html

2024年6月25日14时07分,内蒙古四子王旗的草原上空划过一道耀眼的火光,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人类首份月球背面样品,精准着陆在预定区域。这一刻,中国航天再次创造了历史,成为首个从月球背面带回样本的国家。

01

三大技术突破,铸就航天新高度

嫦娥六号任务的成功,离不开三大关键技术的突破。首先是在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方面,由于月球背面无法直接与地球通信,必须通过中继卫星进行数据传输。嫦娥六号团队设计了独特的逆行轨道,确保在月球背面着陆和起飞时,始终能与鹊桥二号中继星保持联系,实现稳定的数据传输。

其次是月背智能采样技术的突破。月球背面地形复杂,遍布沟壑和陨石坑,对采样设备的智能化要求极高。嫦娥六号搭载的智能采样系统,能够在复杂地形中自主识别采样点,精确控制钻取深度和采样量,最终成功采集到1935.3克月壤样品。

第三项重大突破是月背起飞上升技术。在月球背面起飞返回,需要克服月球引力和复杂地形的双重挑战。嫦娥六号通过精确的轨道控制和姿态调整,成功实现了月背起飞,并与轨道器完成高精度交会对接,将样品转移到返回器中。

值得一提的是,嫦娥六号还创新性地使用了玄武岩纤维等新材料。这种材料不仅轻质高强,还能在极端环境下保持稳定,为未来深空探测任务提供了新的技术选择。

02

揭秘月球背面,开启宇宙探索新纪元

嫦娥六号的着陆点位于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这是月球上最大、最深、最古老的撞击盆地,直径约2500公里,深度超过13公里。这个区域保存了月球形成初期的信息,对于研究月球乃至整个太阳系的演化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月球具有明显的二分性特征,正面和背面的地质结构、物质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月球正面月壳厚度约为30-50公里,玄武岩分布面积超过30%;而背面月壳厚度达到60-80公里,玄武岩分布仅占3%左右。由于月球背面直接暴露在太空环境中,它还记录了大量小天体撞击地球的历史信息。

嫦娥六号采集的月壤样品,很可能包含来自月球深部的物质,这对于研究月球内部结构和物质成分具有重要意义。正如嫦娥六号任务副总设计师李春来所说:“以往采集的样品,我们只认识到半个月球。嫦娥六号采样点位于巨大的撞击盆地里,它受到早期撞击事件的抛射,很可能可以挖掘到深部物质,这为我们了解月球内部结构和物质成分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03

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国航天的新格局

嫦娥六号任务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国际合作的典范。探测器搭载了来自法国的氡气探测仪、欧洲航天局的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意大利的激光角反射器以及巴基斯坦的立方星。这些国际合作载荷在任务中都表现优异,其中欧洲航天局的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更是首次在月面探测中发现负离子,取得了超预期的科学成果。

然而,国际合作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近期,欧洲航天局宣布将不再继续与中国在探月工程上的合作,原因是嫦娥7、8号项目有俄罗斯参与,这违反了西方对俄制裁的禁令。这一决定反映了当前国际航天领域的复杂局势,航天合作与竞争并存,中国需要在保持开放合作的同时,更加坚定地走自主创新之路。

04

展望未来:从月球到火星,中国航天的星辰大海

嫦娥六号的成功,为中国未来的深空探测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国家航天局的规划,中国将在2030年前后实施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和木星系探测任务。其中,天问三号将执行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天问四号将开展木星系探测。这些任务将推动中国航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人类探索宇宙作出更大贡献。

嫦娥六号任务的成功,不仅是一次技术的突破,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它展现了中国航天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风貌,激励着更多年轻人投身航天事业。正如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卞志刚所说,嫦娥六号任务是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技术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它所取得的成就将永远载入中国航天史册。


嫦娥六号返回器着陆现场,图源:新华网


嫦娥六号月球背面采样示意图,图源:中国国家航天局


嫦娥六号任务飞行过程示意图,图源:中国国家航天局


嫦娥六号返回器开舱仪式现场,图源:新华社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