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周易》中的数字卦:百年研究回顾与展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周易》中的数字卦:百年研究回顾与展望

引用
6
来源
1.
https://www.phil.tsinghua.edu.cn/info/1037/1232.htm
2.
https://ip.sass.org.cn/2017/0705/c27a145/page.htm
3.
https://ip.sass.org.cn/2009/0315/c24a1293/page.htm
4.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903/18/13091112_858921487.shtml
5.
https://www.cssn.cn/zx/zgzx/202210/t20221027_5554652.shtml
6.
https://www.ctwx.tsinghua.edu.cn/info/1011/2664.htm

《周易》中的数字卦研究是当代易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涉及考古学、文字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海内外学者对数字卦进行了深入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将从数字卦研究的历史脉络、学术争议、考古发现等方面,全面介绍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

01

数字卦研究的历史脉络

数字卦研究可分为四个阶段:猜测期、突破期、否定期和证实终结期。清华大学教授丁四新将这一过程概括为:“从总体上看来,数字卦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一个是猜测、酝酿期,一个是突破期,一个是否定和批评期,最后是证实和终结期。”(丁四新,2018)

猜测期(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这一时期,关于《周易》卦爻画的来源众说纷纭。有法象天地说、结绳记事说、龟兆说、生殖崇拜说等,但均属猜测,并无真凭实据。

突破期:以张政烺先生为代表,提出数字卦是商周甲金文中的“奇字”,并断定其为筮数或易卦。这一突破性发现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否定期:以李学勤先生为代表,对张政烺的观点提出批评。他认为数字卦的演化过程不能简单等同于《周易》卦爻画的形成过程。

证实终结期:随着更多考古材料的发现和研究的深入,数字卦的基本问题已得到满意解答。学者们普遍认为,阴阳爻画来源于一(七)、八两个筮数。

02

学术争议与观点

数字卦研究中存在多个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数字卦的性质、与《周易》卦爻画的关系以及出土材料的解读等方面。

  1. 数字卦的性质

张政烺先生认为数字卦是商周甲金文中的“奇字”,并断定其为筮数或易卦。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学者的支持,但也遭到一些学者的质疑。例如,刘大钧先生就对此持保留意见,认为“此说好像还有很多可商之处。”(刘大钧,2003)

  1. 数字卦与《周易》卦爻画的关系

张政烺先生提出阴阳爻画来源于筮数,这一观点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然而,也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例如,张朋认为“仅仅依据商周时期的数字卦,并不能够推断六十四卦符号的起源。”(张朋,2008)

  1. 出土材料的解读

在解读出土的数字卦材料时,学者们存在较大分歧。例如,对于周初中方鼎铭文中的“七八六六六六,八七六六六六”所代表的卦象,张政烺和李学勤两位先生就有不同解读。张朋则提出,这两组数字不是一次占筮的记录,而是两次占筮的结果。(张朋,2009)

03

考古发现与文献证据

考古发现为数字卦研究提供了重要证据。例如,1979年在江苏海安出土的六个数字的数字卦(三五三三六四,六二三五三一),据考古证明,其年代约为公元前4000年~3500年之间。这一发现表明,六十四卦可能在公元前4000年就已经存在。

《左传》《国语》等文献中的筮例也为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例如,《左传》中记载了22条春秋时代《周易》应用的实例,这些筮例采用了“本卦名”加“之卦名”的引用方式,反映了当时的占筮方法。

04

总结与展望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数字卦研究已取得重要成果。学者们普遍认为,数字卦研究应当走向终结,因为基本问题已得到解决。然而,这一领域的研究仍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它不仅揭示了《周易》文本的形成过程,还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占卜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数字卦研究的未来方向可能包括:深入探讨数字卦与《周易》文本的关联、进一步解读考古发现、以及跨学科的综合研究。这些努力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周易》这部古老经典的形成和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