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国企央企“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
如何解决国企央企“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
招聘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常规性工作,但是,在实际招聘过程中,很多企业都会遇到一些难题,比如花费了很多时间和资源去招聘,但是效果不佳,能胜任岗位的人才难招、值得培养的人缺乏、核心人才流动性太大等问题频频出现。人才短缺成为很多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特别是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愈发突出,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管理者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这一问题不仅存在于初创公司或小型企业,即便是大型国企和央企也难以完全避免。
某大型央企在发展过程中,对技术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招聘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经过深入调研发现,该公司在招聘管理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 面试官的能力参差不齐,面试中往往忽略了一些基础但关键的问题,甚至存在“高端人员问低端问题”的现象
- 面试过程中欠缺信息共享,三轮面试中经常被问到相似甚至完全相同的问题
- 面试工作的准备和规范性不足,整体流程显得较为随意
针对这些问题,专家提出以下建议:
对面试考官建立任职资格要求,提高面试考官能力
针对企业存在:面试考官水平参差不齐,出现“高端人员问低端问题”的问题,建议对面试考官进行任职资格考试,提高面试考官能力。筛选面试官的时候,要保障面试官具备各项基础能力知识,包括专业技术储备,比如对招聘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能力要求、掌握技能水平等;面试技巧、沟通能力、职业道德等。通过任职资格考试,可以检验面试考官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任职资格来胜任面试工作。
此外,为了提高面试考官的能力,建议企业应定期对面试考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可以帮助面试考官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更好地完成面试任务。
强化面试流程中的内部沟通与信息共享
针对企业在面试过程中,欠缺信息共享,导致面试工作无法高效完成的问题,建议加强内部信息沟通与共享。
应该明确面试工作衔接规范和信息提报、共享的方式。各面试官在面试结束后需要及时将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提报,确保其他面试官能够及时获取到面试结果和其他相关信息。此外,面试官之间也应该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对面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记录、讨论和解决,避免出现重复提问或遗漏重要信息的情况。为了从根本上提高企业面试考官对信息共享的重视程度,还设计了针对性的培训课程。这些课程旨在向面试人员传授信息共享的基本原则和实际操作方法,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共享协作的企业文化。
构建规范且系统的面试制度与流程
针对企业面试工作准备不足,欠缺规范性,较为随意的问题,建议企业构建一个规范、系统的面试制度与流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确立明确的面试程序:包括面试的启动、候选人的筛选、面试时间的安排、面试的具体执行以及面试结果的反馈等各个环节。这样可以确保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指导和操作标准。
设定各轮次面试的重点考察内容:针对不同的面试轮次,应设定明确的考察重点。例如,首轮面试可能更侧重于候选人的基本素质与技能,而后续的面试则可能更深入地探讨候选人的专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未来发展潜力等。
引入面试过程记录机制:为确保面试过程的透明性和可追溯性,建议引入面试过程记录机制。这包括记录每个候选人的面试表现、面试官的问题、评价和反馈等。这样不仅可以为后续的面试提供参考,还有助于企业对面试官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估。
设计标准化的面试模板:为提高面试的效率和效果,建议设计标准化的面试模板。这些模板应包括常见问题的提问方式、评分标准以及评价标准等。这样不仅可以确保每个候选人都在相同的标准下被评估,还有助于面试官快速掌握面试的核心内容。
出具规范的面试结果意见:在面试结束后,应出具规范的面试结果意见。这些意见应基于候选人的实际表现、企业的需求和岗位的职责来制定,并应包含对候选人的综合评价、推荐意见以及具体的录用建议等。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企业不仅可以大大提高面试工作的规范性和效率,还可以为选拔到更优秀的人才提供有力保障。同时,这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和品牌价值。
招聘,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企业新鲜血液的流入端口, 对企业人才的引进也将具有更重要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