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医院成立脑胶质瘤前沿创新治疗联合门诊,精准医疗助力患者生存率提升
北京天坛医院成立脑胶质瘤前沿创新治疗联合门诊,精准医疗助力患者生存率提升
2月1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宣布成立国内首个脑胶质瘤前沿创新治疗联合门诊(CURE),这标志着我国脑胶质瘤精准诊疗迈入国际领先行列。该门诊由神经外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涛教授领衔,通过整合多学科资源和前沿技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
脑胶质瘤:神经外科领域最难攻克的堡垒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成人颅内恶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6%。这种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残致死率,数据显示,高度恶性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5年总生存率不足10%,即使经过手术和放化疗,复发后生存期也仅有短短5个月。
脑胶质瘤的治疗难度在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肿瘤往往侵犯语言、行动、逻辑思维等大脑重要功能区,与正常脑组织界限不清,难以通过手术彻底切除。此外,血脑屏障的存在也限制了药物的渗透,使得传统化疗效果不佳。
从“追赶者”到“领跑者”:江涛院士团队的突破之路
面对这一世界级难题,江涛院士带领团队历时20年,终于实现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跨越。2004年,他们发起“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建立了世界最大的脑胶质瘤数据库。基于该数据库,团队在2014年发现了关键融合基因PTPRZ1-MET,这一发现被纳入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成为44年来中国神经肿瘤领域首个改写国际指南的成果。
在明确了PTPRZ1-MET这一关键靶点后,江涛团队自主研发了全球首个针对脑胶质瘤的小分子靶向药物伯瑞替尼。该药物具有高特异性,对MET基因通路的抑制率高达95.1%,同时能高效透过血脑屏障。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使用伯瑞替尼的复发脑胶质瘤患者中位生存期延长2倍,2年死亡风险降低40%。
CURE联合门诊:开启脑胶质瘤精准治疗新纪元
CURE联合门诊的成立,标志着脑胶质瘤治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该门诊由神经外科、放疗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出诊,将靶向药物、免疫药物、CAR-T等新技术与传统治疗模式相结合,力求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在该门诊,患者不仅可以使用到伯瑞替尼这一全球首个脑胶质瘤靶向药物,还有机会加入江涛院士团队的免疫药物临床试验组。同时,门诊还将利用“先行先试”政策,引入国际最新靶向药物,开展多靶向联合治疗。
从“不治之症”到“慢性病”:脑胶质瘤治疗的未来展望
随着精准医学的不断发展,脑胶质瘤正在从“不治之症”向“慢性病”转变。江涛院士表示,未来将有更多针对不同分子亚型的靶向药物问世,结合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新技术,有望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北京天坛医院脑胶质瘤前沿创新治疗联合门诊的成立,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展示了中国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创新实力。这一突破性进展,必将推动全球脑胶质瘤治疗水平的提升,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