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汉字学中的中国哲学思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汉字学中的中国哲学思考

引用
搜狐
10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55034872_120991886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O07K8CR0541MRHS.html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1%89%E5%AD%97%E4%B8%AD%E7%9A%84%E4%B8%AD%E5%9B%BD%E5%8F%A4%E4%BB%A3%E5%93%B2%E5%AD%A6%E6%80%9D%E6%83%B3/12319752
4.
https://5g.dahe.cn/theory/202305171237558
5.
http://www2.ccpvip.com/a/tebiebaodao/20180112/9702.html
6.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1106/09/58527892_1054781280.shtml
7.
https://www.sinoss.net/c/2024-08-19/641397.shtml
8.
https://www.semanticscholar.org/paper/%E7%94%B2%E9%AA%A8%E6%96%87%E2%80%9C%E6%9C%88%E2%80%9D%E3%80%81%E2%80%9C%E6%97%A5%E2%80%9D%E7%9A%84%E5%93%B2%E5%AD%A6%E5%86%85%E6%B6%B5%E5%8F%8A%E7%9B%B8%E5%85%B3%E9%97%AE%E9%A2%98-%E5%90%95%E5%AE%97%E5%B0%A7/55626c1faf2f2833ea626582250c39e0663d1459
9.
https://szb.ycfbapp.com/ycwb/pc/con/202407/08/content_58461.html
10.
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2010/10-28/2619345.shtml

汉字不仅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更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哲学智慧。从甲骨文到金文,从篆书到楷书,每个阶段的汉字演变都蕴含着独特的哲学思考。正如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方立所言:“中国哲学始终支配和引导着作为中国美学重要内容的书法,中国书法始终形象地生动地表达中国哲学。”本文将从象形字、会意字和数字字三个维度,探讨汉字学中的中国哲学思考。

01

象形字:静中寓动的哲学智慧

在众多汉字中,“静”字以其独特的结构,完美诠释了儒、释、道三家的核心思想。这个字由“青”和“争”组成,“青”寓意青春活力,代表着生命力;“争”寓意竞争意识,代表进取心。将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却形成了一个充满哲理的字——“静”。

儒家认为:“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这说明静修方能考虑周详,做事通达。儒家强调修身养性,戒骄戒躁,同时保持积极入世的竞争意识,这与“静”字所蕴含的哲学内涵不谋而合。

佛家则认为:“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圆觉经》)这说明静修才能生发慧心,洗去客尘。佛家讲究行善,追求内心的宁静祥和,修行参悟生命的终极意义,这与“静”字所表达的内在竞争意识形成互补。

道家主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道德经》)这说明静修即归根方能常明。道家讲求道法自然,清静无为,这与“静”字所蕴含的内在竞争意识形成辩证统一。

02

会意字:天人合一的哲学思考

会意字是汉字的一种构造方式,通过组合不同的字根来表达新的含义。这种构造方式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与思考,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智慧。

以“明”字为例,它由“日”和“月”两个部分组成。日代表太阳,月代表月亮。把这两个元素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明”这个字,意思是光明、明亮。这种构造不仅形象生动,还让人一眼就能理解其含义。它体现了古人对天地运行规律的观察,以及对光明的向往。

再看“林”字,它由两个“木”字组成。木代表树木,而两个树木并排在一起,自然就联想到森林的概念。这种构造方式,既保持了字的整体性,又传达了字的意义,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理解。

“舟”字的构造则更有趣。它的形状像一只小船,上面还有船篷和船桨的轮廓,给人一种直观的感觉。这种象形与会意相结合的构造方式,展现了古人对生活工具的观察和抽象能力。

03

数字字:宇宙万物的哲学思考

中国的数字“一二三四五”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体现了古人对宇宙万物的观察和思考。

“一”在中国哲学中,既是本体,也是工夫。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一”就是存在的本体,也是宇宙的本根。“一”是道,是太极,是事物的整体性所在。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认为自己并非仅仅是靠着多学和博闻强记,而是有“一”之本体为主线来贯通这些经验知识。

“二”体现了阴阳对立统一的思想。《易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一是整体不分,二就是要有分别性,有高低上下、阴阳雌雄。辩证法讲对立统一规律,一定意义上就是说一与二(两)的辩证关系。

“三”在中国哲学中别有深意。老子说“三生万物”,这里的“三”可以理解为阴阳与冲气(和气)的结合。《榖梁传·庄公三年》提出“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然后生”,这里的“三”指阴、阳和天的结合,体现了天地人三才之道的思想。

“四”在中国哲学中常与四季、方位等概念相关联。《周易·乾》卦辞“元亨利贞”,后世据此发挥很多,以元亨利贞与春夏秋冬、仁礼义智、喜乐怒哀、木火金水对应,以此来表达天人合一的思想。

“五”则关联五行思想。《尚书·洪范》讲箕子向武王陈述九畴之说,其中有四畴都与“五”有关,第一畴五行是水火木金土;第二畴五事是貌、言、视、听、思;第三畴八政是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师;第四畴五纪是岁、月、日、星辰、历数。

汉字学不仅是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通过研究汉字的形态、意义及其组合方式,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智慧和哲学思想。正如方立所说:“中国汉字、书法同中国哲学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先祖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的直接现实,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我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汉字不仅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哲学智慧,展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深刻认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