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文人画家的鼻祖——顾恺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文人画家的鼻祖——顾恺之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03282689_121729368

顾恺之(348—409),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今江苏省无锡市)。东晋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在文学和绘画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人们赞誉他有“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顾恺之被后世称作“有苍生来所无”的华夏历史上第一位最杰出的文人画家。

顾恺之素以兼长宗教、人物、山水、风俗和史实画而著称,尤以人物画最为传神。晋哀帝兴宁二年(364),京城新修了一座瓦棺寺,寺僧们向社会各界征求功德布施。在捐款单上,顾恺之提笔就写了百万钱的巨礼。寺庙住持看了感到吃惊,以为顾恺之在开玩笑,知道他一个穷画家,哪里有那么多钱?顾恺之笑了笑说,到时候一定兑现承诺。并让寺庙为他留出一间白壁庙房。

于是,顾恺之就住进寺庙,关门闭户,月余不出,在墙壁上画了一幅佛经中的维摩诘居士说法图。肖像完成后,顾恺之故意留下维摩诘的两只眼睛没画。他让寺僧打开庙门,随敬香的施主为观看自己给维摩诘点睛,而慷慨布施。佛寺开寺之后,顾恺之现场为维摩诘点了两只眼睛,维摩诘活灵活现,顾盼有神。大量信徒、游客为了一睹这幅“光照一寺”的壁画,纷至沓来,踊跃捐款。没过几天,“施者填咽,俄而得钱百万”。顾恺之也以此名满京城。

类似的绘画故事,还见于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记载:传说,南北朝时期,梁代的著名画家张僧繇(yóu),擅长画龙,他在金陵的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却故意没有点眼睛,说点了眼睛,龙就会飞走。听的人不相信,偏要叫他点上。于是,张僧繇不得不动笔,他刚点了两条龙的眼睛,就雷电大发,震破墙壁,两条龙腾空而起,乘云飞去,而没有点上眼睛的两条龙,依然静静地停留在墙壁上。这就是成语“画龙点睛”的来历。


画龙点睛

顾恺之的点睛故事,夸赞了他画笔的神妙。他创作了大量的美术作品,很多被记载于历史资料中,如唐代的《贞观公私画史》、《历代名画记》,宋代的《宣和画谱》,都记录着他画过的一些人物、动植物、风景题材的作品。

顾恺之的画作在唐宋时代还保存较多,诗圣杜甫曾经夸赞他道:“虎头金粟影,神妙独难忘”(维摩诘号金粟如来,虎头即顾恺之小字)。到了元代,他的存世作品便逐渐减少了。至清初,卞永誉所著的《式古堂书画汇考》还收录了顾恺之的五幅存世画作的名目,有《女史箴图》、《黄初平牧牛图》、《净名天女图》、《清夜游西园图》、《洛神赋图卷》。如今,顾恺之的画作得以保存的,可以视为其本人的杰作,就只有《洛神赋图卷》和《女史箴图》了。

《清夜游西园图》的深远影响

唐代画家、大收藏家张彦远编著的《历代名画记》,对顾恺之的人物画最为欣赏,称赞道:“遍观众画,唯顾生画古贤,得知妙理,对之令人终日不倦”。在《历代名画记》第五卷的顾恺之条目下面的记录,提到顾恺之的“《七贤》、《陈思王诗》,并传于后代”。

“陈思王”即大诗人曹植,这幅《陈思王诗》可能就是《洛神赋图卷》。而《清夜游西园图》也是根据曹植的诗歌创作的,这幅作品描绘了众多文人形象,对古代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后世众多文人画家竞相描绘的《西园雅集图》(描绘苏东坡及其门人在京城开封西园的聚会)即是以顾恺之的《清夜游西园图》作为范本。历代画家创作了大量文人雅集图,并且乐此不疲,长久不衰,成为中国绘画的经典题材。

顾恺之笔下的“西园”是一座皇家园林,地处魏国都城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的三台(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周围附属的园林就是西园。《清夜游西园图》的主题出自于大诗人曹植的《公宴》诗:“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当时,曹操和他的诸位公子,包括曹丕、曹植,还有“建安七子”这些文人雅士结伴在西园中宴会、游赏。高朋满座,名仕云集。趁着皎洁的月光,他们在园林中漫步,欣赏无尽的美丽夜色,这就是文坛历史上著名的文人聚会——“清夜游西园”。

根据后世收藏家的描述,顾恺之创作的《清夜游西园图》以卷轴的形式描绘了当时文人雅集西园的情景,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卷幅上有梁代诸王的跋尾,后又经唐初著名政治家、书法家褚遂良的题饰装裱,在唐代就已经成为了皇家贞观内府的珍藏品。

“力足人”的诈骗

唐代经过安史之乱的动荡以后,皇家藏品《清夜游西园图》从宫廷中散落到了民间,到了德宗时期,被朝廷大臣张惟素收得珍藏。

唐代画家、大收藏家张彦远把自己家族收藏这幅画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的传奇经历讲给了他的弟子李绰。在李绰所著的《尚书故实》(“尚书”即指张彦远)一书中,追述了张彦远家族收藏书画的一些趣闻轶事。其中一则就记载了有关《清夜游西园图》的流传故事。

据《尚书故实》记载,张惟素的儿子张周封在长安居住的时候,某天,忽然有人拿了一幅画来求售。张周封认出了这幅画就是《清夜游西园图》,于是毫不迟疑地以几匹绢的低廉价格把它买下了。

大概一年之后,有一天,有人前来张家敲门,自称他们是“神策军”中尉仇士良派来的。说:仇中尉传话给张周封,听说《清夜游西园图》收藏在你家,想来你现在赋闲在家,经济也不宽裕,我们愿以三百匹绢的价格来买你收藏的这幅画。

仇士良是当朝廷最有权势的宦官,张周封不敢得罪。他毫不迟疑,马上把这幅《清夜游西园图》交给了来人。第二天,张家就收到了之前仇中尉承诺的三百匹绢。

不过,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张周封才发觉,其实那些来买画的人根本就不是仇中尉派来的,张家被人利用仇中尉的权势,给欺骗了。

事情的原委,还要从一个暴发户说起(《尚书故实》称他为“力足人”)。这“力足人”一心想当官,而且梦想求得江淮大盐院的职务。当时的盐铁使、宰相王涯酷爱收藏,好书画,特别想得到《清夜游西园图》,但是他又没有办法从张周封手上买到。

于是,王涯就对这个前来求官的“力足人”说,如果你能够帮我得到《清夜游西园图》,我就答应你求官的请求。于是,这个一心想当官的暴发户就铤而走险,假冒大宦官,通过诈骗的手段,从张家赚取了这幅画,并把它送给了王涯,求得了官职。好在这“力足人”还算讲信用,给张家支付了酬金。


顾恺之 真迹

皇家的公开掠夺

后来,《清夜游西园图》几经周折辗转,又传至张彦远的祖父张弘靖手中。元和十三年(818),宪宗皇帝听了宦官告密,说张弘靖家里收藏有大量珍贵书画,便下令征宣索取,命令张弘靖进献书画。张弘靖不敢抗命,不得不把自己的珍藏献给皇帝。收藏本来就是一件高风险的事业,有时甚至会让人倾家荡产,痛心疾首,特别是看见自己千辛万苦收藏的东西,最终落入到他人手中。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录了他的曾祖、祖父,以及同时代的重要书画收藏家,列举了张惟素及其儿子张周封、韩愈、段文昌、李德裕等人,这些名人和张家收藏的书画藏品都有关联。特别对《清夜游西园图》在张家的得而复失,有明确的记载。张彦远记曰:“元和十三年,高平公(张彦远的祖父张弘靖)镇太原,不能承奉中贵(指宦官),为监军使内官魏弘简所忌,无以指其瑕,且骤言于宪宗曰:张氏富有书画。遂降宸翰,索其所珍。惶骇不敢缄藏,科简登时进献。”

当时,张弘靖迫不得已,又不能从太原回到长安来办理上缴珍藏品这件事,于是就派他的助手李德裕(他后来也成为晚唐著名宰相)去办理。李德裕按照张弘靖的吩咐,从张家挑选了重要的一批书画名迹,并撰写了表状,进献给皇帝。这些都是张家的重要藏品,其中不少书画就是来自于贞观、开元年间内府所藏。这些藏品由此再次进入宫廷,其中就包括有《清夜游西园图》。

到了唐朝末年,《清夜游西园图》又被宦官崔潭峻从宫廷中偷出来,再次流落人间。千百年来,这幅画作历经转手,一直都是历代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品。可惜的是,顾恺之的这幅《清夜游西园图》最终没能经受住岁月沧桑,还是淹没于尘土,早已经不见了踪影。顾恺之如此精妙绝伦的画作,也就只能存在于世人的想象之中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