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为“鸟中大熊猫”设立特定栖息地,洛清江成中华秋沙鸭安居之所
广西为“鸟中大熊猫”设立特定栖息地,洛清江成中华秋沙鸭安居之所
“鸟中大熊猫”现身广西,首个特定栖息地为它安家
近日,在广西鹿寨县洛清江水域,一群特殊的“客人”再次到访。它们是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中华秋沙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这是连续第三年,这群珍稀鸟类选择在洛清江停歇觅食。
1000万年的活化石,中华秋沙鸭的生存困境
中华秋沙鸭是中国特有的野鸭种类,也是地球上生存了1000多万年的孑遗物种。这种古老的鸟类对生态环境要求极高,主要栖息于山间河流和水库湖泊,以鱼类和水生昆虫为食。然而,由于栖息地破坏和人类活动干扰,中华秋沙鸭正面临生存威胁。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统计,全球现存数量已不足3000只。
创新保护机制,广西率先设立特定栖息地
为加强对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广西壮族自治区根据新修订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创新性提出“特定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概念。对于不具备划定自然保护地条件的区域,可以通过设立特定栖息地的方式进行保护。这一举措不仅丰富了野生动物保护形式,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洛清江的生态密码:为何成为中华秋沙鸭的安居之所?
洛清江是柳江的主要支流之一,全长128.5公里。近年来,鹿寨县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持续推动江河湖库面貌提升。通过实施污水处理、农村环境整治、生态养殖等措施,洛清江水质持续改善,达到三类以上标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食物资源,使这里成为中华秋沙鸭的理想栖息地。
从“河长制”到“河长治”,全民共护生态家园
鹿寨县全面推行河长制,构建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运用“智慧河长”信息平台,实现巡河、治河、护河常态化。通过建立“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推行河道采砂“纵横执法”模式,有效维护了河道管理秩序。2020年,全县清理整治“四乱”问题32个,拆除违法建筑2万多平方米,关停涉河养殖场10处,立案查处水事违法活动43起。
保护成效显著,生态红利持续释放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洛清江不仅吸引了中华秋沙鸭,还成为了白鹇、白鹭等多种珍稀鸟类的栖息地。当地居民也切身感受到了环境改善带来的幸福感:“洛清江水很清,风景也很美,每天来这里散步,看到环境那么好,心情也跟着好起来。”
广西为中华秋沙鸭设立特定栖息地的实践,不仅为这一濒危物种提供了生存保障,也为全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探索了新路径。通过持续的生态保护努力,我们期待更多珍稀物种能在广西这片绿色家园中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