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视剧看刘铭传:抗法保台与台湾近代化的先驱
从电视剧看刘铭传:抗法保台与台湾近代化的先驱
2003年11月5日,大型历史题材电视剧《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在北京正式开机拍摄。这部33集的电视剧,以中法战争期间刘铭传保卫台湾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展现了这位民族英雄的传奇人生。
刘铭传,字省三,安徽合肥人,是清朝末期淮军重要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其中最令人称道的是他在台湾的两大历史功绩:抗法保台和推动台湾现代化建设。
抗法保台:以弱胜强的军事奇迹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清政府任命刘铭传为督办台湾事务大臣,负责防御法国侵略。他迅速抵达基隆,加强军事部署。面对法军的海上优势,刘铭传采取了一系列灵活的防御策略。
在基隆保卫战中,法军要求清军交出炮台,遭到拒绝后发动猛烈攻击。虽然法军一度占领基隆港,但在刘铭传的指挥下,清军展开反击,迫使法军撤退。随后,法军转而进攻沪尾(今淡水),刘铭传利用地形优势,指挥清军从多个方向截杀,再次击退法军。
面对法军的海上封锁,刘铭传组织军民突破封锁线,成功将3000名淮军及物资运送到台湾。在全台军民的共同努力下,法军的封锁计划最终破产。1885年,随着法军在镇南关大败,茹费理内阁倒台,中国在谈判中占据有利地位,最终签订了《中法合订越南条约》,法军撤出台湾。
现代化建设:开创台湾近代化先河
1885年,清廷任命刘铭传为台湾首任巡抚。他深知仅靠军事防御无法长期守护台湾,于是大力推行现代化建设。
在交通方面,刘铭传主持修建了台湾第一条铁路——基隆至新竹的铁路,全长约107公里,这是台湾近代交通的开端。他还大力发展航运事业,促进台湾与大陆及国际的贸易往来。
在经济方面,他推动开采矿产资源,创办了基隆煤矿等企业。在通讯领域,他创办电讯事业,改革邮政制度,建立了现代化的通讯网络。
在教育方面,刘铭传重视人才培养,创办学校,推广新式教育,为台湾的长远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电视剧《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不仅展现了刘铭传的军事才能,更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的性格特点。主演刘德凯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刘铭传是一个“不按牌理出牌”的人,既有军人的果敢,又有文人的智慧。他不怕暴露自己的脆弱,甚至在部下面前流露真情,这种真实和执着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还塑造了陈展如这一贤内助形象。她不仅是刘铭传的妻子,更是一位才女,对刘铭传的文学修养有着重要影响。在剧中,她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识大体的精神,成为刘铭传最坚实的后盾。
刘铭传的功绩和精神深深影响着后人。1956年,为了纪念这位台湾近代化先驱,包德明博士与李应兆博士共同创办了台湾铭传大学。2011年,刘铭传的遗骨被安葬于其故里肥西大潜山麓,成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刘铭传的一生,是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一生。他不仅是一位军事家,更是一位具有远见的政治家和改革者。他的事迹在海峡两岸广为流传,成为连接两岸同胞情感的纽带。正如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飞所说:“抗法保台、建设台湾,刘铭传一生最光彩的亮点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