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钙调神经磷酸酶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心血管重塑作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钙调神经磷酸酶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心血管重塑作用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yjbys.com/biyelunwen/fanwen/shengwukexue/619794.html

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是具有临床多效性的一种酶,在心血管重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CaN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心血管重塑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1. CaN的分子结构

CaN属丝/苏氨酸蛋白磷酸酶家族成员(又称蛋白磷酸酶2B,PP2B),受Ca2+/CaM的调节,其在体内广泛存在,含量最高的为T淋巴细胞和神经组织,其次为骨骼肌和心肌,在肝、肺、脾、胰、肾及子宫平滑肌均存在。CaN由一个催化亚基(CnA,59-62 KDa)和一个调节亚基(CnB,19 KDa)组成,其中CnA亚基由521个氨基酸组成,CnB亚基由168个氨基酸组成。CnA亚基包含有催化域、CnB结合域、CaM结合域、N-末端区及自身抑制区。CnB亚基有4个Ca2+结合位点,只有当Ca2+与CnB亚基结合在一起时才能激活其磷酸酶活性。从CaN的晶体结构中可以看到,当CaM结合域向后弯曲时,其催化域被自身抑制区封闭,从而使其磷酸酶活性被抑制;当Ca2+与CaM结合时,自身抑制区移位,暴露催化域的活性位点,从而活化CaN。目前CaN的3种基因已被发现,CnA亚基由2种基因表达,即α和β基因,分别位于人第4、10号染色体;CnB亚基由1种基因表达,位于人第2号染色体。CnA亚基分为CnAα、CnAβ、CnAγ3种亚型。心肌重构主要由CnAβ参与,根据C末端的不同又可分为CnAβ1和CnAβ2。

2. CaN的酶学特征

CaN具有相对比较专一的酶作用底物,其生理性底物中比较重要的有活化T细胞核因子家族(NF-ATs),三磷酸肌醇(IP3)受体,经由多巴胺及cAMP活化调节的磷酸蛋白(DARPP-32),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等。

CaN的底物专一性可能通过与锚着蛋白结合而定位在特定的区域来实现。单独的催化亚基的活性非常低,只有CnA和CnB两个亚基紧密结合后才能发挥CaN高效特异的催化活性。

Ca2+通过与CaM、CnB亚基的结合来实现对CaN活性的调节。

Ca2+与CaM结合可形成Ca2+-CaM复合物,可导致CaM的构象发生变化,进而与CaN结合形成复合物。如果与CaN形成复合物的CaM只结合了2个Ca2+,那么该复合物并没有活性,只有当该复合物再结合1~2个Ca2+后才会具有活性。因此,Ca2+/CaM激活CaN的过程中,限速步骤不是Ca2+与CaM结合,也不是Ca2+-CaM复合物与CaN结合,而是细胞中持续较高浓度的Ca2+的存在。CaM对CaN的主要作用表现为增加反应的Vmax,但不影响CaN与底物的亲和性。Ca2+与CnB亚基结合可增加CaN与底物的亲和力,但不改变Vmax,但同时也是CaN活化所必需的,这样就保证了CaN活性对Ca2+浓度瞬变的依赖性。有学者认为,H+可能和Ca2+一样参与了CaN活性的调节,但作用机制不同:H+通过暴露CaN上的CaM结合域而调节CaN活性。金属离子也是CaN活化所必需的,CaN的催化功能受多种金属离子的调节。体外实验表明,不同的金属离子对CaN的激活能力不同,同时还受pH和金属离子浓度的影响。CaN有特异的抑制剂,如环孢霉素A(CsA)和他克莫司(FK506),生理性抑制剂如Cain蛋白(神经组织中纯化得到)和regucalcin蛋白(肝细胞中获得)。此外,CaN也受蛋白激酶调节,蛋白激酶磷酸化CaN后可使其活性降低。

3. CaN在心肌肥厚中的作用

心肌肥厚是心脏在各种体内外刺激因素作用下发生的一种代偿性反应,主要表现为细胞增大、间质细胞增生、胞外基质重构及胚胎基因的再表达,这也是心室重塑的过程。肥大的心肌细胞体积增大、合成蛋白增加、肌节数量增多,在机械牵张、压力负荷、缺血、缺氧、活性氧及炎性因子等刺激下,通过多种复杂的途径导致心肌肥厚的发生和发展。研究发现,高血压、肥厚性心肌病、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缺血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室重构心力衰竭患者,其血清或心肌中CaN活性均增高。各种体内外刺激因素通过不同方式与作用机制改变细胞内Ca2+浓度,进而导致Ca2+结合CaM激活效应酶———钙调素激酶(CaMK)、CaN,启动信号通路,产生生物学效应。

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是一种多功能因子,由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目前研究认为NF-ATs共有5种蛋白(NFAT1~5),哺乳动物的心脏以NFAT3为主,活化的NFAT3在心肌肥厚的发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其还可以与其他因子结合而参与调节心肌肌球蛋白重链(MHC)和心房利钠因子(ANF)等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心肌功能。NFAT是CaN重要的下游靶点,CaN去磷酸化NFAT3暴露其核定位信号,转位进入细胞核,核内CaN、NFAT3、锌指转录因子(GATA4)形成复合物,共同激活下游基因,引起心钠肽、脑钠肽、α-MHC、β-MHC特异表达。正常情况下,MHC以α-MHC表达为主,而肥大心肌的MHC则以β-MHC为主,从而影响了心肌纤维的收缩力,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此外,心脏成纤维细胞转移生长因子β(TGF-β)合成增加可以诱导心肌细胞原癌基因表达,如c-fos、c-myc、c-jun等,进而使心肌胚胎化、蛋白核酸合成增加,导致心肌肥大。在慢性缺氧诱导的右心室心肌肥厚大鼠中发现,右心室心肌CaN活性、CnAβmRNA及NFAT3明显增高,利用CaN抑制剂CsA降低CnAβmRNA的表达及CaN活性后,大鼠心肌肥厚程度减轻,证实CnAβ/NFAT3通路在慢性缺氧所致右心室心肌肥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CsA是一种免疫抑制剂,有较大不良反应,故而不宜在临床上长时间应用。不少传统中药治疗心肌肥厚的作用机制也可能通过CaN通路,研究表明,高浓度丹参酮能够明显减低压力负荷所致心肌肥厚大鼠心肌CaN的表达,从而抑制心肌肥厚,且这一作用与缬沙坦相当。当然,其他信号通路也可能参与了心肌肥厚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不同信号通路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

4. CaN在血管平滑肌增殖中的作用

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是动脉粥样硬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的一个重要病理改变。基础研究表明,细胞内Ca2+浓度在细胞增殖、凋亡、基因表达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VSMC膜上的L型Ca2+通道是Ca2+进出细胞的主要通道,由两种负反馈机制负责调控,其一为CaN介导的去磷化过程,其二为细胞内Ca2+与膜蛋白上相关部位的相互作用。CaN通过去磷酸化调节VSMC膜上的L型钙离子通道的活性而影响胞内Ca2+浓度,进而启动信号通路,调节VSMC增殖等。研究发现,NFAT蛋白在VSMC中表达,不同刺激物可以信号传递的方式激活细胞内NFAT,导致VSMC核内相关基因转录,引起细胞增殖,CaN特异性抑制剂CsA能够阻断CaN对NFAT的激活,进而抑制VSMC增殖。有体外实验采用雷尼丁刺激大鼠VSMC内Ca2+的释放,结果显示细胞蛋白、核酸合成明显增高,CaN抑制剂CsA及钙道阻滞剂维拉帕米能够抑制雷尼丁介导的血管平滑肌蛋白、核酸合成增高,并且抑制CaN的活性。有在体实验对大鼠腹主动脉进行球囊损伤而引起管腔狭窄,CsA能够抑制增生、减轻血管损伤后的狭窄,并抑制CaN及NFAT3的表达,从而证实CaN通路参与了血管平滑肌的增殖与迁移,为临床治疗PCI后再狭窄提供了新思路。其他的信号通路如JAK-STAT通路、MAPK通路等也可能共同参与了VSMC的增殖。

5. CaN与心房纤颤(AF)、心房肌肥大及心房电重构的关系

AF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增加脑卒中等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研究证实,AF可引起心房肌细胞组织学及电生理学的显着变化,且这些变化与细胞内Ca2+超载相关,细胞膜上的L型Ca2+通道在Ca2+超载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肥大的心房肌细胞影响了腔室的几何学、机械性能及各向异性传导,易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Bukowska等研究表明,在房性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心房肌细胞重构的作用机制中,Ca2+依赖的NFAT4通路发挥着重要作用,心房肌细胞肥大使AF持续存在并继续发展。研究表明,左心房直径与NFAT3的表达呈正相关,这一结果支持腔室的几何学及组织结构变化是CaN依赖性的,而腔室结构变化引起的血流变化则增加了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研究表明,小剂量FK506与自由基清道夫药物Egb(761)联合应用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提示通过抑制CaN信号通路能够抑制心房重构,进而抑制AF的发生和发展,但FK506作为免疫抑制剂,其在慢性AF患者长期治疗中的应用同样受到了限制。此外,心房快速起搏也可以改变心房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缩短动作电位有效不应期(ERP),降低ERP的频率适应性,导致心房电重构及AF的发生和维持。颜伟等研究表明,采用CsA对持续心房起搏犬心房电生理特性进行干预,能够抑制心房快速起搏导致的心房ERP的缩短,但实验的最终结果并没有改变AF的诱发与维持,提示AF的发生还可能与其他通路作用有关,单纯阻断某一通路可能并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CaN是具有临床多效性的一种酶,在心血管重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临床治疗心血管重塑的新靶点。在心血管重塑发生和发展过程中,CaN/NFAT信号通路与其他信号通路可能存在交互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