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明太祖朱元璋如何通过科举改革吏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明太祖朱元璋如何通过科举改革吏治?

引用
知乎
8
来源
1.
https://zhuanlan.zhihu.com/p/618917837
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7%A7%91%E4%B8%BE%E5%88%B6%E5%BA%A6
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4%AA%E6%AD%A6%E4%B9%8B%E6%B2%BB
4.
http://epaper.legaldaily.com.cn/fzrb/content/20240313/Articel10004GN.htm
5.
http://m.chinareform.net/plus/view.php?aid=40529
6.
https://www.rujiazg.com/article/23592
7.
https://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372891.html
8.
https://www.dpm.org.cn/court/event/166625.html

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初期,为了加强吏治和巩固政权,推行了一系列吏员选拔和升迁制度改革。他倡导礼仪文化,注重吏治道德标准,通过设置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这成为明代吏员升迁的重要途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使得吏员选拔更加公开公正,为吏员提供了公平的竞争平台。这些措施不仅影响了官员职位和地位,也关系到社会阶层流动和社会公平等方面,对明代社会政治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1

改革背景与动机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亲身体验了元朝末年吏治腐败、贪污横行的状况。在《明太祖实录》卷三十八中,朱元璋曾回忆道:“从前我在民间时,见州县官吏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疾苦,视之漠然,心里恨透了。”这种亲身经历使他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决心建立一个清廉高效的政府。

02

科举制度改革

朱元璋废除了元朝的科举制度,重新建立了明朝的科举体系。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为三个阶段:

  1. 乡试:在各省举行,合格者称为“举人”
  2. 会试:在京城举行,由礼部主持,合格者称为“贡士”
  3.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根据成绩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这种三级考试制度确保了选拔的公平性和规范性,为平民提供了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机会。

03

吏治改革措施

为了整肃吏治,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严厉措施:

  1. 废除丞相制度: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罢中书省,分相权于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执行皇帝的命令。其后,进一步宣布不许再议置丞相。秦汉以来行之一千六百年的宰相制度,从此废除。

  2. 建立监察体系

  • 设立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负责弹劾百司
  • 设立六科给事中,稽查各部,驳正章疏违误
  • 监察御史官阶虽低,但威权重大,外出巡查时号称“代天子巡狩”
  1. 严惩贪污腐败
  • 制定《大诰》,详细规定了对贪污行为的严厉处罚
  • 对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格杀勿论
  • 不论亲疏,即使是驸马欧阳伦因“数遣私人贩茶出境”牟取暴利也被赐死
04

改革的影响

朱元璋的改革在短期内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吏治改善:严刑峻法对贪污行为形成了强大震慑,“一时守令畏法,洁己爱民,以当上指,吏治焕然丕变矣”。

  2. 社会阶层流动:科举制度的完善为平民提供了晋升途径,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3. 经济发展:吏治的改善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明朝初期经济繁荣,人口增长。

然而,过于严酷的刑罚也引发了一些问题:

  1. 刑罚过重:《大诰》中的酷刑种类繁多,如族诛、凌迟、墨面、断手等,过于残酷的刑罚引发争议。

  2. 治标不治本:虽然严刑峻法短期内有效,但并未根除腐败现象,朱元璋晚年也感叹“我欲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

05

历史评价

朱元璋的科举改革和吏治改革对明朝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这些改革有效改善了吏治,为国家选拔了大量人才;另一方面,过于严酷的刑罚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正如沈家本先生所评价:“风俗之未能移易,重刑云乎哉。”意思是:靠风俗都改变不了的东西,靠重刑能改变吗?但不管怎么说,明朝重法惩治赃吏、重视法制宣传等做法,在客观上保障了民生,赢得了民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