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监控器”到朋友:一个小学生的亲子沟通转变记
从“监控器”到朋友:一个小学生的亲子沟通转变记
我叫小D,今年12岁,是一名六年级的学生。我曾经最害怕两个人:一个是老师,另一个就是我爸爸。老师还好,至少在学校里还能躲一躲,但爸爸就不同了,他就像个无处不在的“监控器”,总能在我最不想被发现的时候出现。
每天放学回家,迎接我的总是爸爸那句熟悉的“作业做完了吗?”如果我说做完了,他会接着问:“让我检查一下。”如果我说没做完,他会说:“为什么还没做完?快去做!”总之,不管我说什么,都像是做错了什么。
我开始讨厌上学,不是因为学校不好,而是因为每次上学都要经过爸爸的“关卡”。我甚至开始害怕看到爸爸的脸,每次他一开口,我就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直到有一天,妈妈带我去了一个地方——心理咨询室。在那里,我遇到了一位温柔的阿姨,她叫李老师。李老师不像我想象中的心理咨询师那样严肃,她更像是一个大姐姐,总是微笑着听我说话。
李老师给了我一个奇怪的作业:每天找爸爸三个优点。我心想:“这怎么可能?我爸爸哪有什么优点?”但为了不让妈妈失望,我还是硬着头皮开始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
第一天,我观察了爸爸很久,终于发现了一个优点:他每天都很早起床去上班,从不迟到。我告诉了李老师,她笑着说:“你看,你爸爸很负责任对不对?”
第二天,我发现爸爸在厨房偷偷帮我做了最爱吃的红烧肉。虽然他嘴上说“别吃太多,小心长胖”,但他的眼神里分明写着“多吃点,我做的很好吃”。
第三天,我发现爸爸在看我的成绩单时,虽然皱着眉头,但还是说了一句:“数学进步了,不错。”
就这样,我开始发现爸爸其实并不是那么可怕。他也有温柔的一面,也有为我着想的时候。我开始尝试和爸爸多说几句话,哪怕只是简单的“爸爸,我回来了”。
有一次,我鼓起勇气对爸爸说:“爸爸,我发现你其实挺好的,你每天工作那么辛苦,还总是关心我。”爸爸愣了一下,然后笑了,他说:“傻孩子,我当然关心你了,我做的都是为了你好。”
从那以后,我和爸爸的关系开始慢慢变好。我不再害怕他,甚至开始期待和他聊天。我发现,原来爸爸也有幽默的一面,他还会讲一些我从没听过的有趣故事。
现在,我再也不害怕上学了。因为我知道,不管在学校发生什么,回家后都有一个理解我、支持我的爸爸在等着我。我学会了,沟通不是靠躲避,而是靠发现和理解。我发现,原来爸爸一直都在我身边,只是我之前一直没有发现。
如果你也像我一样,觉得爸爸或妈妈很难沟通,不妨试试我的方法。每天找找他们的优点,你会发现,原来他们并没有那么可怕。记住,父母也是人,他们也会犯错,也会有情绪,但最重要的是,他们永远是最爱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