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上学如上吊”:一个初三女生的心理重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上学如上吊”:一个初三女生的心理重压

引用
澎湃
14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322458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025593
3.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8/202305/t20230525_1061283.html
4.
https://www.sohu.com/a/842689180_121124210
5.
http://journal.healthpolicy.cn/html/20180610.htm
6.
https://jres2023.xhby.net/zk/ftsp/202309/t20230901_8070117.shtml
7.
https://www.ictdedu.cn/sknews/jcjyck/neirong/n20231129_82758.shtml
8.
https://www.xljkzz.com/yixiankuaidi/30792.html
9.
https://chinaglobaldialogue.com/2024/10/08/mental-health-of-left-behind-children/
10.
https://www.csaf.org.cn/content/1438
11.
https://www.forwardpathway.com/120622
12.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0930049/
13.
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308/t20230828_2111084216.html
14.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66183

“上学如上吊”,这句看似夸张的比喻,却是初三女生小A真实的心理写照。随着年级的升高,她感到身上的“绳子”越勒越紧,几乎喘不过气来。这个成绩优异的女孩,为何会对学校生活充满恐惧?她的故事,折射出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冰山一角。

压力重重:学业、家庭、校园的三重困境

学业压力:升学这座大山

“我感觉快乐、心情舒畅”“我感觉宁静和放松”——这些简单的情绪描述,对于许多初三学生来说却成了奢望。一项针对全国大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我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总体检出率为18.9%,其中抑郁和睡眠问题检出率高达22.2%。在初三这个关键时期,升学压力如同一座大山,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来。

小A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每次考试前,她都会陷入深深的焦虑。“我害怕考不好,害怕让父母失望,害怕被老师批评。”这种过度的焦虑,让她时常失眠,甚至出现了食欲不振、注意力难以集中的情况。

家庭环境:隔代监护下的情感缺失

小A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她由爷爷奶奶照顾。虽然物质生活不缺,但情感上的缺失却让她感到孤独和无助。“我多希望爸爸妈妈能陪在我身边,哪怕只是陪我写作业,听我讲学校里的事。”

研究显示,留守儿童的抑郁检出率高达28.5%,远超平均水平。隔代监护往往难以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加之祖辈可能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这使得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校园环境:隐形的欺凌与孤立

校园本应是孩子们成长的乐园,但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这里却成了心理创伤的源头。调查显示,57.27%的初三学生在过去一年中遭受过校园欺凌,其中言语欺凌最为普遍,占比达49.29%。

小A虽然没有直接遭遇欺凌,但她却感受到了无形的孤立。“班里有些小团体,我总是被排斥在外。每当他们窃窃私语时,我都会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

心理困境:从情绪到行为的全面影响

情绪状态:抑郁与焦虑的双重困扰

小A的情绪状态令人担忧。她时常感到沮丧、无助,甚至对未来失去了希望。“我每天都在想,这样的生活什么时候是个头?”

这种情绪状态并非个例。数据显示,乡村儿童的抑郁检出率为25.2%,焦虑检出率为25.7%。长期的负面情绪不仅影响学习,更可能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造成长期影响。

行为表现:网络依赖与现实逃避

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压抑的小A,将网络世界当成了唯一的慰藉。“我喜欢在网上和陌生人聊天,至少在那里没有人知道我是谁,我可以做真正的自己。”

这种网络依赖现象在青少年中并不罕见。当现实世界的交往让他们倍感压力时,虚拟空间成了逃避现实的避风港。

未来迷茫:高分背后的空虚

最让人心疼的是,小A虽然成绩优异,却对未来毫无目标。“我每天都在学习,但我不知道为什么学,也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

这种目标缺失感,反映了当前教育体系中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过分追求分数,却忽视了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破解之道: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

家庭教育:提升心理健康素养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石。父母需要提升心理健康素养,学会正确处理与孩子的关系。这不仅包括关注孩子的学习,更要在情感上给予充分的支持和理解。

对于像小A这样的留守儿童,父母即使无法时刻在身边,也要通过各种方式保持与孩子的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关怀。

学校教育:建立完善的心理支持体系

学校作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需要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这包括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以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同时,学校还应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一个包容、友善的环境,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

社会支持:构建家校社协同机制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社区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媒体应积极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消除对心理问题的污名化。

政府层面,应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完善相关政策,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小A的故事,是当下许多青少年心理困境的缩影。面对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自由呼吸,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