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严把食用油运输关,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新国标严把食用油运输关,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2024年8月,一起严重的食用植物油运输污染事件震惊全国:两辆罐车先后将煤制油和食用植物油混装运输,导致30余吨食用油受到污染。这一事件暴露出我国食用油运输环节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也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为彻底解决食用植物油运输过程中的卫生安全问题,2025年2月1日起,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 44917-2024《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卫生要求》正式实施。这一标准由河南工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单位起草,对食用植物油的散装运输全过程进行了严格规定,从运输容器材质到清洁维护都有详细规范,全方位保障了食用油在运输环节的安全与质量。
新标准的核心要求包括:
专用容器与标识: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容器必须采用食品专用容器,并在容器外显著位置标识“食用油专用”或“食品专用”字样。这一规定从根本上杜绝了运输过程中与非食品混装的可能性。
一次性使用原则:用于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的集装箱液袋为一次性使用容器,不应重复使用。这有效避免了因重复使用带来的交叉污染风险。
防泄漏设计:运输容器必须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确保在运输过程中不渗漏、不泄漏,防止食用油受到外部环境的污染。
全程追溯机制:新标准要求对食用植物油的装油、运输、卸油等环节进行详细记录,相关记录保存期限不少于运输结束后2年。这一规定为实现全程追溯提供了可靠依据,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
新标准的实施将对我国食用植物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提升行业规范性:通过明确具体的卫生要求和操作规范,新标准将推动整个行业提升运输管理水平,促进产业升级。
保障食品安全:严格的运输要求和全程追溯机制,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食用油产品,增强了消费信心。
完善监管体系:新标准的出台填补了我国在食用植物油运输环节的监管空白,进一步完善了食品安全治理体系。
随着新标准的全面实施,我国食用植物油的运输安全将得到有力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将得到更坚实的守护。这一标准的出台,不仅体现了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也为其他食品运输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