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下的中国大豆期货市场风云变幻
中美贸易摩擦下的中国大豆期货市场风云变幻
2024年11月,随着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中美贸易摩擦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在农产品领域,大豆贸易首当其冲。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的大豆期货市场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2018年贸易战的市场反应
回顾2018年中美贸易战,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25%进口关税,导致美国大豆进口成本每吨增加700-800元,比巴西大豆每吨高出约300元。这使得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失去竞争力,国内企业从6月份开始陆续减少美国大豆的采购,甚至取消了61.5万吨的进口订单。
从价格走势来看,2018年4-8月期间,巴西大豆对中国的出口价格整体表现为下降的趋势,美国大豆对中国的出口价格也整体变现为下降,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价格已经下跌近20%左右。主要原因是:虽然中国对大豆的进口需求从美国转移到了巴西,造成巴西大豆升水上涨近120美分/蒲式耳(44美元/吨),但是,仍然无法弥补CBOT期货价格的下跌,实际大豆到港价仍然逐步走低。具体来看,CBOT期货价格下跌了大概175美分/蒲式耳(64美元/吨),升水上涨44(美元/吨),期货下跌64(美元/吨),总体还是下跌20(美元/吨)。
当前市场格局
与2018年相比,当前的市场格局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对美国大豆的依赖度大幅下降,从2017年的34.4%降至2023年的24.3%。与此同时,巴西在中国大豆进口中的份额从53.3%升至71%,成为最主要的供应来源。
全球大豆供应格局也在发生变化。美国农业部预测,2024/25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4.05亿吨,其中巴西产量预计为1.69亿吨,美国产量为1.26亿吨。全球供应充足,中国在采购时有了更多选择。
从库存情况来看,当前国内油厂进口大豆以及豆粕的库存均处于历史同期高位。截至2024年11月,全国主要油厂大豆库存为676.5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4.3%;豆粕库存为87.4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6.5%。
未来市场展望
面对可能的贸易摩擦升级,中国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一方面,中国继续推进大豆进口多元化战略,除了巴西、阿根廷等传统供应国,还积极开拓俄罗斯、乌克兰等黑海地区的供应渠道。另一方面,中国也在努力降低对进口大豆的依赖,通过调整饲料配方、发展替代蛋白源等方式,减少对大豆的需求。
从价格走势来看,短期内市场情绪可能会受到贸易政策的影响,出现波动。但从中长期来看,全球大豆供应充足,中国也有足够的应对措施,因此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低。反而,如果中国减少对美国大豆的采购,可能导致全球大豆价格承压下行。
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的市场环境提供了较好的投资机会。豆粕ETF作为一种商品ETF,主要持有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的豆粕期货主力合约,其投资组合比例要求豆粕期货合约价值合计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90%,不高于110%。过去4年(2020-2023),豆粕指数价格只涨了20%左右,而豆粕ETF净值涨了222%。豆粕ETF每年都有超额收益,从上市至今不到5年时间,大幅跑赢对应指数。
豆粕ETF的收益来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 豆粕指数的增长:2020年至2023年,豆粕指数合计上涨了20%。
- 固定收益:利用期货合约的保证金交易特性,将剩余资金用于银行存款,获取额外的固定收益。
- 展期基差收益:通过移仓操作,从近期合约转移到远期合约,利用远期合约价格低于近期合约的价格差异获得收益。
结合季节性规律,建议投资者在明年1-2月份择机建仓,7月份清仓。但需要注意的是,投资决策应基于充分的市场研究和风险评估,投资者应密切关注供需变化和政策动态。
结语
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中国大豆期货市场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中国通过多元化进口渠道、调整饲料配方等措施,有效应对了贸易摩擦带来的挑战。虽然短期内市场情绪可能会受到政策影响,但从中长期来看,全球大豆供应充足,中国也有足够的应对措施,因此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低。中国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展现出的决心和能力,为大豆市场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