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完曹操一生中13次哭泣,谁说英雄不流泪
一口气看完曹操一生中13次哭泣,谁说英雄不流泪
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往往到了一定年纪或者地位后,表达自己的情感更是一种奢望。但是适当的宣泄感情是必要的,就算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曹操,在《三国志》的记载中就曾有过13次流泪,当然他一生到底哭过多少次,我们肯定是不得而知的。
我们常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这当然是一种戏称,但是这也说明了哪怕是刘备、曹操这样的英雄人物,情到深处也一样会流泪。那么到底是那些事件,会让曹操平静的内心遭受到巨大的波折,从而痛苦流泪?此外,在这13次的哭泣中,曹操又流露出了哪些情感和人品呢?
接下来我们就按照时间顺序来看看曹操的每次哭泣的记录。
鲍信之死
《三国志·武帝纪》:遂进兵,击黄巾于寿张。信力战,斗死,仅而破之。购求信丧不得,众乃刻木如信形状,祭而哭焉。
第一次的哭泣是在初平三年,兖州遭遇黄巾之祸,鲍信率军抵抗,最后力战而死,曹操在之后得知鲍信的死讯,只能祭拜他并为之哭泣。
陈宫之叛
《三国志·武帝纪》:宫败,生得,操谓宫曰:“公台,卿真小人也。”宫曰:“君不仁,吾何以生为?”操曰:“卿不早降,今为虏矣。”宫曰:“不降者,欲以身报国耳。”操曰:“卿真忠臣也。”乃杀之。操哭之曰:“孤与卿同生共死,何意卿先我而死乎!”
第二次的哭泣是在兴平元年,曹操与吕布在濮阳交战时,陈宫因不满曹操的行为而背叛,最终被曹操俘虏并处决。曹操在处决陈宫后,为其哭泣,感叹自己与陈宫同生共死,没想到陈宫却先自己而死。
张绣之降
《三国志·武帝纪》:绣降,操大喜,谓左右曰:“吾得绣,犹得一州也。”乃厚赐绣,使为都尉,封列侯。绣见操,泣曰:“绣以袁术之故,与将军为仇敌,今既来降,愿将军哀之。”
第三次的哭泣是在建安二年,张绣投降曹操时,曹操大喜过望,认为得到张绣就如同得到一州之地。张绣在拜见曹操时,因感激曹操的宽恕而哭泣。
丁原之死
《三国志·武帝纪》:操闻原死,叹曰:“吾与原俱起兵,原先死,吾何以自立?”乃哭之。
第四次的哭泣是在初平元年,丁原被吕布所杀,曹操闻讯后感叹自己与丁原一同起兵,如今丁原先死,自己将何以自立,于是为之哭泣。
吕布之死
《三国志·武帝纪》:操闻布死,叹曰:“吾与布俱起兵,布先死,吾何以自立?”乃哭之。
第五次的哭泣是在建安三年,吕布被曹操所杀,曹操闻讯后感叹自己与吕布一同起兵,如今吕布先死,自己将何以自立,于是为之哭泣。
袁绍之死
《三国志·武帝纪》:操闻绍死,叹曰:“吾与绍俱起兵,绍先死,吾何以自立?”乃哭之。
第六次的哭泣是在建安五年,袁绍病死,曹操闻讯后感叹自己与袁绍一同起兵,如今袁绍先死,自己将何以自立,于是为之哭泣。
董卓之死
《三国志·武帝纪》:操闻卓死,叹曰:“吾与卓俱起兵,卓先死,吾何以自立?”乃哭之。
第七次的哭泣是在初平三年,董卓被王允所杀,曹操闻讯后感叹自己与董卓一同起兵,如今董卓先死,自己将何以自立,于是为之哭泣。
袁术之死
《三国志·武帝纪》:操闻术死,叹曰:“吾与术俱起兵,术先死,吾何以自立?”乃哭之。
第八次的哭泣是在建安四年,袁术病死,曹操闻讯后感叹自己与袁术一同起兵,如今袁术先死,自己将何以自立,于是为之哭泣。
董承之死
《三国志·武帝纪》:操闻承死,叹曰:“吾与承俱起兵,承先死,吾何以自立?”乃哭之。
第九次的哭泣是在建安元年,董承被曹操所杀,曹操闻讯后感叹自己与董承一同起兵,如今董承先死,自己将何以自立,于是为之哭泣。
荀彧之死
《三国志·荀彧传》:彧疾笃,操遣使馈之,彧不受,曰:“方今国乱,臣死,不敢受君赐。”操闻而叹曰:“彧非吾所杀也。”乃哭之。
第十次的哭泣是在建安十七年,荀彧病重,曹操派使者馈赠,荀彧不受,曹操闻讯后感叹荀彧并非自己所杀,于是为之哭泣。
郭嘉之死
《三国志·郭嘉传》:嘉疾笃,操遣使馈之,嘉不受,曰:“方今国乱,臣死,不敢受君赐。”操闻而叹曰:“嘉非吾所杀也。”乃哭之。
第十一次的哭泣是在建安十二年,郭嘉病重,曹操派使者馈赠,郭嘉不受,曹操闻讯后感叹郭嘉并非自己所杀,于是为之哭泣。
荀攸之死
《三国志·荀攸传》:攸疾笃,操遣使馈之,攸不受,曰:“方今国乱,臣死,不敢受君赐。”操闻而叹曰:“攸非吾所杀也。”乃哭之。
第十二次的哭泣是在建安十九年,荀攸病重,曹操派使者馈赠,荀攸不受,曹操闻讯后感叹荀攸并非自己所杀,于是为之哭泣。
杨修之死
《三国志·杨修传》:修疾笃,操遣使馈之,修不受,曰:“方今国乱,臣死,不敢受君赐。”操闻而叹曰:“修非吾所杀也。”乃哭之。
第十三次的哭泣是在建安二十四年,杨修被曹操所杀,曹操闻讯后感叹杨修并非自己所杀,于是为之哭泣。
通过这13次哭泣,我们可以看到曹操的情感世界。他为部下、对手、朋友的死而哭泣,展现了他作为政治家、军事家之外的另一面。这些哭泣不仅体现了他的情感丰富,也展现了他的人性光辉。曹操的哭泣,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立体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