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毒驾频发!国家禁毒办呼吁严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毒驾频发!国家禁毒办呼吁严查

引用
央视网体育频道
11
来源
1.
https://news.cctv.com/2024/11/17/ARTIrvg8MzsGHCnucjOFZFCk241117.shtml
2.
https://www.sohu.com/a/152153650_601552
3.
http://gat.gxzf.gov.cn/ztzl/jgywzl/zcfg/t19459153.shtml
4.
http://iolaw.cssn.cn/flxw/201606/t20160628_4642394.shtml
5.
https://www.spp.gov.cn/spp/zdgz/201907/t20190715_425120.shtml
6.
https://image.hanspub.org/Html/4-2950380_24276.htm
7.
http://www.wuming.gov.cn/gk/fdzdgknr/wjzl/zfwj/nwzf1/t5985123.html
8.
http://www.nncc626.com/2016-06/30/c_129103245.htm
9.
https://www.gov.cn/xinwen/2016-03/25/content_5058125.htm
10.
https://jtgl.beijing.gov.cn/jgj/jgxx/94246/mtlj/166613/index.html
11.
https://ga.sz.gov.cn/ZWGK/QT/GZDT_1/content/post_10004719.html

2025年4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新宁镇第三小学门前发生一起惨剧:一辆小轿车突然冲向非机动车道,撞上6名行人,造成两人死亡、4人受伤。经检测,肇事司机系毒驾。而就在6天前的4月22日,恭城县刚发生一起毒驾致5死1伤的案件。这两起发生在广西的毒驾事故,再次敲响了毒驾危害公共安全的警钟。

近年来,毒驾肇事肇祸案件不断增多,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国家禁毒办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法制日报》采访时指出,与酒驾相比,毒驾对道路交通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危害更大。据统计,2013年以来,全国涉及毒驾的道路交通事故共造成1562人死亡、4934人受伤。

毒驾之所以危害更大,是因为吸毒后驾驶车辆,遇到紧急情况比正常反应慢半拍,加上驾驶人在毒品刺激下会产生车速过慢的错觉,甚至出现幻觉,导致判断力低下或完全丧失,极易引发恶性交通事故。太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民警杨杰对此深有感触:“吸毒后驾驶车辆,遇到紧急情况比正常反应慢半拍,加上驾驶人在毒品刺激下会产生车速过慢的错觉,甚至出现幻觉,导致判断力低下或完全丧失,极易引发恶性交通事故。”

然而,查处毒驾并非易事。相比酒驾,很多毒驾没有明显的外部特征,很难通过感官初步判断驾驶员是否存在毒驾行为。而且,检测毒驾要比酒驾复杂得多,目前主要采取尿检、血检的方式,检测受场地制约,且时间较长。此外,毒品的种类很多,吸食不同毒品会对驾驶造成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也需要不同的检测方法。

面对毒驾查处的重重困难,各地警方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加大打击力度。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民警孔一农介绍,常州交警根据禁毒部门提供的涉毒人员和车辆信息进行综合研判,及时推送给路面执勤警力以便发现嫌疑车辆。同时,要求民警在事故处理和执勤执法过程中,发现驾驶员有吸毒史或神情恍惚以及发生伤亡交通事故的,必须进行相关检测。今年前6个月,全市共查处毒驾行为18起。

太原交警则在道路执勤执法和处理事故时,坚持有疑必查、见疑不放。对驾驶行为明显异常的机动车,拦截检查;查纠交通违法和处理交通事故中,对言行举止可疑的,按规定检测是否毒驾;对发生交通死亡事故的驾驶人,一律查询、比对吸毒人员登记信息并进行检测。确认为毒驾的,严格依法惩处。

在预防方面,各地纷纷建立毒驾危害宣传教育机制,借助报纸、电视、新媒体等手段,广泛宣传、报道毒驾的社会危害性。常州交警部门主动会同禁毒、治安等警种,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吸毒驾驶人数据库,完善动态管控机制,严密监测、主动干预吸毒驾驶人的活动轨迹、交通违法、交通事故等情况。除当场查获的毒驾行为,常州交警进一步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实时自动比对登记在册吸毒人员信息和持有驾驶证人员信息,依法注销吸毒成瘾未戒除人员驾驶证,拒绝受理吸毒人员申请驾驶证。目前,已注销1608名涉毒人员驾驶资格。

为解决毒驾查处的技术难题,专家建议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早已使用唾液测毒技术,在路边对司机进行筛查时,一个测条或一个特制的棉签,沾到司机唾液变色就能认定其吸食了毒品。这种快速检测技术不仅操作简便,而且能有效区分是吃药还是吸毒,值得我国学习和引进。

面对日益严峻的毒驾形势,国家禁毒办、公安部已与全国人大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进行多次沟通,研究论证毒驾行为的法律适用意见,推动刑法修订案中增加关于毒驾的相关条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毒驾入刑将成为现实,为维护道路交通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保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