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建设世界最长引力波探测器:10公里臂长将“听”宇宙心跳
山西大学建设世界最长引力波探测器:10公里臂长将“听”宇宙心跳
2021年2月,一个将深刻改变人类对宇宙认知的科研项目在山西悄然启动——由山西大学牵头的引力波探测大型地基观测装置正式立项。这个斥资数十亿元、历时数年的宏大工程,将为我国打开一扇观测宇宙的全新窗口。
什么是引力波?如何探测?
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种以光速传播的时空涟漪,它能携带关于其产生源头的直接信息,是观测宇宙的新窗口。然而,引力波信号极其微弱,探测难度极大。目前最有效的探测方法是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原理。
迈克尔逊干涉仪通过将一束激光分成两路,分别在两个垂直方向上传播,再让它们相遇产生干涉条纹。如果有引力波经过,它会拉伸空间,导致两路光程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干涉条纹的移动。通过精确测量这种微小的位移,科学家就能间接“听到”引力波的声音。
山西大学项目的独特优势
山西大学牵头建设的引力波探测装置,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地基引力波探测项目,其最大特点是拥有世界最长的10公里臂长。这个长度是目前国际上运行中的LIGO探测器(4公里)的两倍多,理论上可以达到更高的探测灵敏度。
项目选址在山西省内一个废旧地下矿井,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同时,依托山西大学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技术优势,项目在激光器、量子光源等关键部件的研发上具有深厚积累。
项目的战略意义
引力波探测大型地基观测装置是集多学科领域最高水平、多种先进技术交叉融合的复杂系统。项目将填补我国地面直接探测引力波技术的空白,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战略性、基础性和前瞻性贡献。
同时,通过引力波探测,在大科学装置的建设过程中,将会衍生出许多前沿技术,若能使这些技术和工业应用、国防应用耦合起来,效益将不可估量。
未来展望
项目建成后,将为我国在引力波天文学领域争取国际话语权奠定基础。通过与国际上其他引力波探测器联网观测,可以更精确地定位引力波源,为多信使天文学提供新的观测手段。
正如山西大学教授郑耀辉所说:“如果把电磁波观察宇宙的手段比喻成‘看’宇宙,那么用引力波观察宇宙就可以比喻成‘听’宇宙,二者结合可以更全面了解宇宙。”这个即将建成的“超级耳朵”,将带领人类聆听宇宙深处最细微的悸动,揭示更多宇宙起源与演化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