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自我同情:治愈你的内心审判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自我同情:治愈你的内心审判官

引用
psychologytoday
11
来源
1.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self-talk-science/202211/changing-the-habit-self-criticism
2.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how-to-practice-self-compassion/
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elf-compassion
4.
https://thriveworks.com/help-with/self-improvement/self-criticism/
5.
https://www.pcom.edu/academics/programs-and-degrees/positive-psychology/news/mindful-self-compassion.html
6.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62741
7.
https://self-compassion.org/self-compassion-test/
8.
https://self-compassion.org/
9.
https://recovery.com/resources/the-psychology-of-self-criticism-why-we-tear-ourselves-down-and-what-to-do-about-it/
10.
https://journal.psych.ac.cn/xlkxjz/CN/abstract/abstract954.shtml
11.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57371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严厉的“法官”,它时刻准备着对我们进行审判。当我们犯错时,它会说:“你怎么这么笨?”当我们感到难过时,它会说:“这有什么好哭的,真矫情。”这个内心的批判者,往往比任何外在的批评都更加苛刻。然而,心理学研究表明,真正的力量不在于自我批判,而在于自我同情。

01

什么是自我同情?

自我同情,简单来说,就是在面对自己的痛苦、失败或不足时,能够像对待一个亲密的朋友那样,给予自己温暖和支持。美国心理学家Kristin Neff将自我同情定义为三个核心要素的结合:

  • 自我友善(Self-Kindness):当遇到痛苦或挫折时,对自己展现出温柔和理解,而不是自我批评。
  • 共同人性(Common Humanity):认识到痛苦和失败是人类共同的经历,而不是孤立的个人问题。
  • 正念(Mindfulness):以非评判的态度观察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既不压抑也不夸大。

自我同情不同于自我怜悯。自我怜悯往往带有受害者心态,而自我同情则是在清醒认识现实的基础上,给予自己必要的关爱和支持。

02

为什么我们需要自我同情?

自我同情不是一种简单的自我安慰,而是一种强大的心理能力。研究表明,自我同情与许多积极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 提升幸福感:自我同情与生活满意度、幸福感、乐观态度等正向情绪显著正相关。
  • 减少心理问题:自我同情能有效降低抑郁、焦虑、自我批评等负面心理状态。
  • 促进个人成长:自我同情让人更愿意面对自己的缺点,而不是逃避,从而促进个人成长和自我改善。
03

如何培养自我同情?

培养自我同情需要时间和练习,但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逐步实现:

正念冥想

正念冥想是培养自我同情的基础。通过专注于呼吸、身体感受或当下的体验,我们可以学会以非评判的态度观察自己的情绪和想法。这种观察方式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不是被情绪所淹没。

爱心冥想

爱心冥想(Loving-Kindness Meditation)是一种专门培养自我同情的练习。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对自己说温暖的话:比如“愿我平安”、“愿我健康”、“愿我接受真实的自己”。
  2. 感受温暖:想象有一束温暖的光包围着自己,带来安慰和力量。
  3. 扩展到他人:将这种温暖和善意扩展到身边的人,甚至整个世界。

写日记

通过写日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每天花一些时间记录自己的感受,特别是那些让自己感到痛苦或困扰的情绪。在写作时,尝试用温和、理解的语气对待自己,就像在安慰一个好朋友一样。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发现自己很难摆脱自我批判的习惯,不妨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可以提供更系统、更个性化的指导。

04

自我同情vs自我尊重:哪个更重要?

长期以来,自我尊重一直被视为个人成长的关键。然而,研究表明,过度追求高自尊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如自恋、偏见或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相比之下,自我同情具有以下优势:

  • 避免比较:自我同情不涉及与他人或个人标准的比较,而是专注于对自己内在价值的认可。
  • 更稳定的自我价值感:自我同情建立在对自己无条件的接纳之上,不会因为外界评价而动摇。
  • 促进人际关系:自我同情的人更倾向于理解和接纳他人,从而建立更健康的人际关系。

自我同情和自我尊重可以相互补充,但自我同情提供了一个更稳固的基础。它让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力量,而不是陷入自我怀疑和批判的循环。

05

结语

自我同情不是一种软弱的表现,而是一种强大的心理能力。它让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痛苦时,能够给予自己必要的关爱和支持。通过培养自我同情,我们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还能建立更和谐的人际关系,最终走向更幸福、更充实的生活。

记住,自我同情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练习和培养。但每一次对自己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苛责,都是在为自己的心灵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这颗种子终将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带来内心的安宁和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