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高尔基:在名言与作品中感受文学的力量
重温高尔基:在名言与作品中感受文学的力量
今天是前苏联著名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逝世87周年的日子。这位被誉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的文学巨匠,以其犀利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唤醒了无数人对新生活的向往。让我们重温他的名言,感受文学的力量,体会文字的魅力。
名言中的思想力量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耳熟能详的名言,道出了高尔基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在他看来,书籍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这种对知识的重视,源于他早年的亲身经历。
高尔基出生于一个木工家庭,4岁时父亲去世,随母亲寄居外祖父家。11岁时就开始独立谋生,当过学徒、搬运工、面包工人等。正是在这样的艰难环境中,他深切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发出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感慨。
“人永远不能确切知道自己是什么人……应该问他,他以为自己是什么人。”这句名言则展现了高尔基对自我认知的独特见解。他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实际是什么,而在于他认为自己是什么。这种观点鼓励人们超越现实的局限,追求更高的理想。
文学作品中的社会批判
高尔基的文学作品,始终贯穿着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的关注。他的代表作《母亲》,通过一个普通母亲的生活经历,深刻反映了当时俄罗斯社会的贫困和苦难。小说中的母亲,从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逐渐成长为一名革命者,展现了人性在困境中的升华。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三部自传体小说,更是高尔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成长经历,更揭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社会的黑暗面。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他揭示了家庭暴力、社会不公和人性的复杂性。
文学遗产的当代启示
高尔基的文学遗产,对当代读者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知识获取便利,但同时也面临着信息过载和碎片化的挑战。高尔基对知识的重视和对自我认知的思考,提醒我们要在海量信息中保持清醒,不断提升自我。
他的作品中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也提醒我们要关注社会公平和正义。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也要思考如何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正如他在《母亲》中所展现的,一个人的成长不仅在于个人的成就,更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高尔基曾说:“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一级,就更脱离畜牲而上升到人类。”这句话不仅是对他个人经历的总结,更是对所有读者的勉励。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让我们重读高尔基,感受文学的力量,提升自我,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