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名饼大比拼:金九月饼 vs 小凤饼
广东名饼大比拼:金九月饼 vs 小凤饼
金九月饼和小凤饼,作为广东两大名饼,各自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金九月饼源于光绪年间,以五仁金腿大饼闻名;小凤饼则始于清代咸丰年间,以其甘香酥脆的口感著称。这两款饼不仅在广东地区广受欢迎,更成为了岭南饮食文化的代表。
金九月饼:传统工艺的坚守
金九月饼的历史可追溯至光绪年间,由郑启芬(绰号第五君)创立。最初,他在梅录开设郑氏食肆,经营面食并制作猪仔饼、豆沙饼等。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其子郑金九正式创立金九月饼品牌。金九月饼以匠人之心,琢非遗之品,将吴川月饼制作技艺成功申报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金九月饼最负盛名的是五仁金腿大饼。这款月饼皮薄馅足,油润松软,表皮呈淡黄色,印有“五仁金腿”字样和花纹图案。馅料丰富多样,包括瓜子仁、榄仁、芝麻仁、核桃仁、杏仁等五种果仁,以及秘制金腿、蜜饯和橘皮等。金九月饼的制作工艺讲究,采用古法手工制作,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月饼皮口感松软,带有小麦粉和糯米粉的原味,馅料则甜中带咸,咸中带香,形成独特的复合味道。
小凤饼:创新精神的传承
小凤饼,又名鸡仔饼,最早由广州西关伍家的女工小凤创制。据传,某日伍家接待外地客人,小凤将平日储藏的干饼与宴客剩余的菜肴混合制成饼块,不料这款即兴之作却大受欢迎。小凤饼的制作工艺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尤其是在成珠茶楼时期,师傅们将滞销的月饼料与猪肉、菜心混合,调以南乳、蒜茸、胡椒粉等,创造出独特的风味。
小凤饼的外形酷似雏鸡,因此得名“鸡仔饼”。其制作工艺独特,以面粉、白糖、猪肥膘肉、榄仁、芝麻仁等为原料,经过精细的烤制过程。最特别的是其中的“冰肉”工艺,即用米酒和白糖腌制肥猪肉,使其通透无渣,甘香爽口。小凤饼外层松脆,饼馅肥软,具有香、甜、咸等多种滋味,是老广州人饮早茶时的必备点心之一。
传统与创新的碰撞
金九月饼和小凤饼虽然都源自广东,但它们在历史传承和工艺特点上各有特色。金九月饼坚守传统,以古法手工制作和精选原料著称,每一口都能品尝到历史的厚重感。而小凤饼则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从最初的即兴之作发展成为广式糕点的代表,展现了岭南饮食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在现代,这两款饼都在努力适应新的市场需求。金九月饼推出了多种口味选择,如莲蓉、豆沙、蛋黄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小凤饼则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同时,改良工艺,使其更加健康,如减少油糖含量,改良口感使其更加松脆。
文化价值的延续
金九月饼和小凤饼不仅是美味的食品,更是岭南文化的载体。它们见证了广东地区的历史变迁,承载着广东人的集体记忆。无论是中秋节的团圆时刻,还是日常的早茶时光,这两款饼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金九月饼作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技艺得到了系统的保护和传承。而成珠小凤饼也获得了“中华老字号”和“中华名小吃”等荣誉,其制作技艺被列入广州市海珠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两款饼品质的认可,更是对其文化价值的肯定。
金九月饼和小凤饼,一北一南,一传统一创新,共同展现了广东饮食文化的魅力。它们不仅是节日的美食,更是岭南文化的瑰宝。在品尝这些美味的同时,我们也在品味着广东的历史和文化,感受着匠人们的智慧和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