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鹦鹉的生活大揭秘
南美洲鹦鹉的生活大揭秘
南美洲是鹦鹉的重要栖息地,这片神奇的大陆孕育了众多独特的鹦鹉种类。从智利和阿根廷的南方鹦鹉,到亚马逊雨林中色彩斑斓的亚马逊鹦鹉,南美洲的鹦鹉以其丰富的种类和独特的生态习性而闻名。
亚马逊雨林中的鹦鹉王国
亚马逊雨林是南美洲鹦鹉的主要栖息地之一。这里生活着34种亚马逊鹦鹉,它们体型壮健结实,尾部散开成方型,嘴厚实而强劲有力,呈钩状。鹦鹉的羽毛大部分为绿色,边缘呈黄绿色,眼睛虹膜橘色,头冠、眼睛之间和大腿处为黄色,主飞羽是紫光蓝色,次飞羽是紫光蓝色并分布在羽瓣和翼端,翅膀转折处有少许红色。平均寿命40年。
亚马逊鹦鹉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南美洲和墨西哥的一些地区。主要生活在低地的林区和高度600—2200米的山区,也喜欢活动在松树、橡树林区。通常成对生活,有时会聚居高达数百只。有迁移习性。以无花果、坚果、花朵、种子、水果为食,有时也会在香蕉林或玉米田等农作物中觅食。在树洞里筑巢,每窝产卵3—4枚。
这些鹦鹉通常成对活动,有时候会聚集高达300只左右,以数百只的数量聚集在栖息的树木休息,整群聚集飞行的时候相当嘈吵。它们的食物主要包括无花果、浆果、坚果、花朵、种子、水果和花穗树顶的嫩芽,也会在香蕉林或玉米田等农作物中觅食,造成农业损失,农人也常射杀它们。
生存威胁与保护希望
然而,这片鹦鹉王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以斯皮克斯金刚鹦鹉为例,这种原产于巴西森林的美丽蓝色鹦鹉,因森林砍伐和偷猎,已于20年前在野外灭绝。目前仅存的个体被圈养在人类的笼子中,等待着重返自然的希望。
幸运的是,保护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保护濒临绝种威胁的鹦鹉协会(ACTP)计划将50只斯皮克斯金刚鹦鹉送往巴西的鸟类康复中心。如果一切顺利,这批鹦鹉将于2020年春天从德国运到巴西。保育小组将首先放生一小群伊利杰金刚鹦鹉(一种翅膀带点淡蓝的绿色鹦鹉),以试验放生技术。然后在2021年,再将斯皮克斯鹦鹉与一小群伊利杰金鹦鹉一起放归大自然,希望帮助斯皮克斯鹦鹉能融入巴西东北部的卡廷加(Caatinga)森林,让野生的斯皮克斯金刚鹦鹉起死回生。
另一个成功案例是风信子金刚鹦鹉。这种世界上最大的鹦鹉,从头部到翼尾长达1公尺,翼展可达1.5公尺。风信子金刚鹦鹉全身是一片有光泽的亮丽蓝色,而眼圈和鸟喙底端为闪亮的黄色。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数据,到20世纪90年代末,在自然中野生的风信子金刚鹦鹉的数量已下降到了2500到3000只。内瓦·古德斯(Neiva Guedes)是帮助风信子金刚鹦鹉在自然界恢复的关键人物之一。她在1990年发起风信子金刚鹦鹉计划,帮助设计了让风信子金刚鹦鹉便于筑巢繁殖的鸟巢箱。今天,据估计有多达5000只风信子金刚鹦鹉生活在自然环境中。
当地人曾经为了采集风信子金刚鹦鹉的美丽羽毛而杀害这种鹦鹉,现在他们受教育要给予保护。保育人士、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的鹦鹉专家唐·布莱特史密斯(Don Brightsmith)说,现在有些当地住民甚至把风信子金刚养在自己的牧场吸引遊客以赚钱。
他说:“我们已扭转了逆势,这类鹦鹉数量真的回升了。”他补充说,南美洲人仅在过去30年才开始掌握如何成功让鹦鹉回归自然繁殖生存的知识,“我们现在知道如何放生鹦鹉,现在有多个出版物和案例研究有说明。是的,我们可以把鸟儿放生到野外,让它们在自然中生存下去。”
这意味着将斯皮克斯鹦鹉放归自然的成功可能性比较大。布莱特史密斯指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必须证明放生的鹦鹉能够独立且成功地哺育其幼鸟。否则,任何放生鹦鹉让其回归自然的计划都会很快失败。
值得高兴的是,珀切斯说这正是他及其同事们正在做的事情,“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有几对这样的鹦鹉,它们现在可以成功地抚养幼鸟了。但我们还是需要人手多养几对雌雄鹦鹉。”珀切斯所说的就是几乎绝种的斯皮克斯金刚鹦鹉中的最后幸存者。但是这些鹦鹉有一线希望回归它们在巴西的原生自然家园。
如果它们能在野外繁殖后代生生不息,当地住民可能有一天会再次在森林中看到斯皮克斯金刚鹦鹉展开蓝色翅膀飞掠而过,这当然也会吸引喜欢倘佯于森林树荫中寻找鸟踪的观鸟爱好者成群结队而来。到时,这些鸟迷有机会在蓝色金刚鹦鹉的原生森林中一瞥其亮丽的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