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证实听音乐可改善失眠,但选错音乐恐越听越难睡! 4个技巧提升音乐助眠功效
研究证实听音乐可改善失眠,但选错音乐恐越听越难睡! 4个技巧提升音乐助眠功效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失眠已成为许多人面临的困扰。有人习惯在睡前听音乐,认为这能帮助入睡;但也有人觉得音乐反而让人更清醒。究竟音乐对睡眠有何影响?什么样的音乐最适合助眠?本文将为您揭晓答案。
音乐可以帮助入睡吗?
自古以来,父母就经常哼歌或唱摇篮曲哄小孩入睡,这并非只是口耳相传的习俗。研究表明,音乐确实可以改善婴儿睡眠,让婴儿长时间处于平静且稳定的生理状态,如心跳趋缓、呼吸放慢。
另一项研究则指出,音乐有助于改善小学生的睡眠情况,使他们更快入睡且睡得更沉。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婴儿还是小学生,听音乐确实有助于睡眠。
音乐对成年人也有助眠功效吗?
针对成年人的研究同样证实了音乐的助眠效果。一项研究招募了60位有睡眠困难的老人(年龄60~83岁),让他们在睡前聆听45分钟的舒缓音乐,为期3周。研究发现,从第一晚开始,老人们的睡眠问题就获得了显著改善,他们入睡更快、睡得更深,睡眠质量显著提升。
另一研究则明确指出,音乐可改善失眠,大幅缩短失眠患者的入睡时间。种种数据显示,音乐确实可以帮助入睡,增加睡眠长度与品质,使身体获得更大程度的休息及恢复。
为什么音乐会影响睡眠?
当人聆听音乐时,大脑会将耳朵接收到的声波转换为电信号,进而触发一系列化学作用,其助眠功效包括:
调节荷尔蒙:音乐可帮助调节压力荷尔蒙皮质醇。当压力过大时,人体内皮质醇水平会升高,提高警觉性,进而影响睡眠。而音乐则有助于降低皮质醇,使人感到放松、减轻压力,帮助入睡。
释放多巴胺:听音乐有助于大脑分泌多巴胺,使人感到快乐、心情愉悦,并改善睡眠及身体机能,以及缓解身体疼痛与各种不适。
放松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负责控制心脏、肺、肠胃等内脏器官,并可调节心跳、体温、呼吸频率、消化及流汗。音乐可放松自主神经系统,让呼吸减慢、心率降低及血压降低,进而达到助眠效果。
除上述3种功效外,听音乐还可改善心理状况,让人心情变得平静、安心,缓解焦虑不安或悲伤等负面情绪。
听什么音乐才能改善睡眠?可以听流行乐吗?
选对音乐对于改善睡眠非常重要。一般而言,睡眠专家较推荐使用古典乐、钢琴乐或电子合成的轻音乐,并选择BPM(每分钟节拍数)低于6080之间的音乐。BPM不仅可用来测量心率,也是衡量音乐节奏快慢的单位。由于人体的正常静止心率为60100BPM,因此聆听与人体心率相近的音乐,可帮助人体放松,进而改善睡眠。
除以上方法外,还可参考以下4点建议,进一步提升音乐助眠的效果:
选择音乐播放平台上的助眠音乐清单,如自然声、古典乐、钢琴乐及各类轻柔音乐,多方尝试何种音乐最能令你放松、帮助睡眠。
养成在入睡前45分钟或更长时间听舒缓音乐的习惯,让身体有时间放松,产生困意。
避免聆听容易引起强烈情绪反应的音乐,如摇滚乐或悲伤情歌。强烈情绪反应会刺激大脑亢奋、思绪混乱,导致入睡困难,甚至加重既有睡眠问题。
建议使用低亮度的播放设备(喇叭、音响),不要戴着耳机听音乐,以免听到一半睡着,因音量过大而伤害听力,或导致耳垢堆积,提高耳朵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