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盈利背后:宿华财富缩水与AI投资布局
快手盈利背后:宿华财富缩水与AI投资布局
2025年2月,快手首次实现季度盈利,但其联合创始人宿华的身家却在两年内缩水超过百亿元。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互联网巨头转型的阵痛,以及新一代科技创业者在AI浪潮下的新选择。
快手的业绩与股价表现
根据最新财报预测,快手2025年第四季度营收预计在342.04至413.29亿元之间,同比增长5.0%至26.9%。净利润预计在20.53至44.23亿元之间,同比变动-43.2%至22.5%。经调整净利润预计在27.85至55.60亿元之间,同比变动-36.2%至27.5%。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快手股价表现亮眼。2025年2月5日午间收盘,快手股价报45.85港元,涨幅达3.97%。节后连续三个交易日上涨,较2月3日40.0港元的开盘价上涨16.25%。
这一轮上涨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推动:一是快手旗下可灵AI推出多项新功能,包括“多图参考”、“创意特效”和“可控生图”等;二是高盛最新报告建议超配中概科技股,认为AI行业的发展正从中概科技股的硬件基础设施层向软件应用层转移,为全球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宿华财富缩水真相
宿华的财富缩水,主要源于快手股价的大幅波动。2021年快手上市初期,宿华的身价一度达到22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00亿元)。但随后快手股价持续下跌,市值蒸发超过万亿港元,导致宿华的财富大幅缩水。
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2月,宿华的身价已降至195亿人民币,较2021年巅峰时期缩水超过80%。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快手股价的波动,也体现了宿华在转型过程中的资产配置调整。
从创业者到投资人的转型
面对财富的大幅缩水,宿华选择了主动转型。2023年10月,他辞去快手董事长一职,转任执行董事,专注于投资领域。这一转变背后,是宿华对科技投资的持续加码。
2023年1月,宿华通过减持套现37.78亿港元,用于慈善公益捐赠、前沿科技探索以及基础设施投资。同年4月,他成立北京创智探索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由其全资持股。
在AI领域,宿华的投资布局尤为引人注目。他投资了深势科技,一家专注于“AI for Science”的公司,近期完成超7亿元新一轮融资。此前,他还投资了光年之外,虽然该项目最终被美团收购,但体现了宿华对AI领域的持续关注。
除了AI,宿华还涉足可控核聚变领域,投资了能量奇点。这家成立于2021年的企业,自去年开始融资后,已经累计融资8亿人民币,背后资方包括米哈游、蔚来资本等明星机构。
宿华的投资策略体现了其作为技术出身的投资人的特点:专注前沿底层技术,偏好细分领域的头部项目,追求与一线机构的共识判断。这种相对保守的投资风格,既体现了其理科学霸的严谨,也反映了其在创业成功后的稳健心态。
未来展望
面对AI浪潮,宿华的选择颇具代表性。越来越多的大厂高管开始下场创业或转向投资,但宿华选择了以投资人的身份参与这场科技革命。他不仅通过投资布局AI领域,还保留了在快手的股份(目前持股9.99%),并领取约520万元的薪酬。
这种双管齐下的策略,既让他能够参与AI领域的前沿探索,又保持了对快手业务的持续关注。虽然其财富较巅峰时期大幅缩水,但通过投资布局,宿华正在为下一个科技周期的到来做准备。
在AI浪潮下,宿华的转型之路或许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科技创业者们不再局限于单一项目,而是通过投资布局,参与到更广泛的科技创新浪潮中。这种转变不仅体现了个人选择的变化,更折射出整个科技行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