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西游记》里的谐音梗,你get到了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西游记》里的谐音梗,你get到了吗?

引用
澎湃
7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751910
2.
https://www.sohu.com/a/706626355_120756612
3.
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224295331/
4.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81220590.html
5.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1029/138128786.shtm
6.
https://www.iflow.cn/static/chat?q=%E5%A6%82%E4%BD%95%E8%AF%BB%E6%87%82%E3%80%8A%E8%A5%BF%E6%B8%B8%E8%AE%B0%E3%80%8B%E4%B8%AD%E7%9A%84%E6%9A%97%E7%A4%BA%E5%92%8C%E9%9A%90%E5%96%BB%EF%BC%9F
7.
https://www.docin.com/touch_new/preview_new.do?id=727645316

《西游记》作为一部经典名著,不仅以其精彩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吸引着读者,更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征服了无数人。其中,谐音梗的巧妙运用为这部作品增添了不少幽默色彩和文化内涵。

01

谐音梗:《西游记》中的语言游戏

《西游记》中的谐音梗主要体现在对话中,这些谐音梗不仅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文化特点。例如,孙悟空将“唐人”曲解为“糖人蜜人”,猪八戒给师父起外号叫“陈到底”等。

02

典型案例:谐音梗的艺术魅力

“唐人”与“糖人蜜人”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常常将“唐人”曲解为“糖人蜜人”,这种谐音梗不仅展现了孙悟空的机智和幽默,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时代特色和社会风气。

“陈到底”:猪八戒的调皮外号

猪八戒给师父起外号叫“陈到底”,这个谐音梗既体现了猪八戒的憨厚和调皮,也暗示了唐僧取经路上的坚定信念。这种巧妙的语言游戏不仅调节了气氛,也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

“三阳开泰”与“三羊”

在《西游记》第九十一回中,功曹对孙悟空说:“设此三羊,以应开泰之兆,唤做‘三阳开泰’,破解你师之否厄也。”这里的“阳”与“羊”谐音,既是对未来好运的预兆,也暗含了对唐僧师徒的祝福。

“朱三官儿”:猪八戒的官称

在第八十四回中,孙悟空让猪八戒改称“朱三官儿”,这个谐音梗既体现了师兄弟间的平等关系,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官僚文化。这种巧妙的语言游戏不仅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也展现了人物之间的互动。

03

谐音梗的文化意义

《西游记》中的谐音梗不仅是一种语言游戏,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时代特色和社会风气,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趣和价值观念。通过这些谐音梗,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还能感受到明代社会的文化魅力。

04

结语:谐音梗的艺术价值

《西游记》中的谐音梗是吴承恩语言艺术的重要体现。这些谐音梗不仅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也展现了作者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通过分析这些谐音梗,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西游记》的艺术魅力,还能感受到明代社会的文化内涵。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