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治疗中心:航天医疗新突破
高压氧治疗中心:航天医疗新突破
高压氧治疗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以海军总医院高压氧科为例,该科室不仅参与了神舟系列飞船发射和返回保障工作,还为航天员日常训练提供医疗支持。在平时,航天员要进行太空失重的模拟训练,医疗保障和救援工作十分重要,每次训练,潘树义带领高压氧科医务人员都处于保障准备状态,有力地保障了航天员日常训练工作。
高压氧治疗中心在航天医疗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海军总医院高压氧科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展大深度饱和潜水作业人员生理、心理与作业能力评估关键技术研究,并与航天部联合设计研制变压式多功能气动呼吸机,解决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高压氧舱内的治疗问题。此外,该科室还参与制定了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分会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治疗指南,一氧化碳中毒治愈率达98.1%,总有效率99.38%。
高压氧治疗中心在临床应用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例如,北京航天医院康复医学科开展神经康复、骨科康复等特色医疗服务,年治疗患者5000余人次。海军总医院高压氧科还开展了多项创新性治疗项目,如高压氧结合舱内给药治疗难治性耳聋、先天性脊柱侧弯术后脊髓损伤的高压氧治疗等,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高压氧治疗中心坚持军民融合发展之路,既服务于军队官兵,也造福于普通百姓。海军总医院高压氧科主任潘树义表示:“军民本就一家亲。我们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展‘大深度饱和潜水作业人员生理、心理与作业能力评估关键技术的研究’。该科还与航天部联合设计并研制了变压式多功能气动呼吸机并应用于临床,解决了重型颅脑损伤并气管切开术后呼吸衰竭患者及时、有效地进行高压氧治疗的问题,增加了高压氧舱内救治手段,有力推动了高压氧科科研能力再上新台阶。”
展望未来,高压氧治疗在航天医疗保障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高压氧治疗将在航天员健康保障、空间环境适应性训练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高压氧治疗中心也将继续深化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动技术创新和临床应用的协同发展,为我国航天事业和人民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