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科学城发布九项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多项技术全球首创
未来科学城发布九项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多项技术全球首创
2024北京未来科学城能源谷科技成果交流会上,九项“全国首次、全球首创”的创新技术产品集中亮相,标志着中国在清洁能源技术创新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些技术不仅突破了国外“卡脖子”关键技术瓶颈,更展现了我国在自主创新方面的实力和潜力。
突破性技术创新引领能源革命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研发的35兆帕/70兆帕快速加氢机,是国内首个也是唯一取得国际认证的快速加氢机装备。这一技术突破实现了物流车3至5分钟、大巴车最快5分钟加满氢气,大大提升了加氢效率,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普及提供了重要支撑。目前,该装备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多座加氢站,为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汽车轻量化用高性能铝合金板材,实现了关键材料的国产化突破。研究院不仅牵头制定了我国首部汽车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国家标准,还建立了国内首套650毫米宽幅的电磁水平连铸铸造生产线。这一创新不仅推动了汽车轻量化发展,也为新能源汽车的节能减排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国家电投科学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套兆瓦级热泵储能中试系统已在云南启动建设。该系统建成后将为工业园区提供绿色电力及最高550摄氏度热能和最低零下20摄氏度冷能,能量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实现了高效热电转换。这一技术突破将为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创新生态驱动技术突破
这些重大技术创新的背后,是未来科学城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目前,能源谷已集聚900多家先进能源企业,其中包括420家各级央企机构,是我国先进能源产业的战略支撑点。这里还吸引了2万余名能源科研人才,建有300多家研发机构和32个协同创新平台,形成了央企、民企、高校等多元主体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
昌平区系统构建了“1+1+N”创新政策体系,出台产业政策措施47项,为能源谷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能源谷以科创服务平台为依托,整合央企、高校、科研院所等可共享实验室资源,已实现线上开放共享仪器设备355套,极大地提升了科技创新活力。
引领能源转型,打造国际创新高地
未来科学城能源谷的建设和发展,体现了我国在能源转型和科技创新方面的决心和实力。2023年,昌平区先进能源产业收入已近2400亿元,央企新注册资本增长了3.4倍,呈现出加速聚集的发展态势。这些重大技术创新不仅为我国能源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也将在全球清洁能源技术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未来科学城能源谷将继续发挥其创新优势,推动更多突破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更大贡献。